哄抢碘盐的背后

3月17日上午,我接到了10多个火急火燎的电话,主题却只有一个——买盐!妻子在办公室督促我,赶紧去超市看看有没有盐买,她指示:“不要嫌贵,有多少买多少!”

湖南故乡的三位亲戚先后来电,说当地的盐已经卖疯了,昨天是2元一包,今天早上变成了5元一包,临近中午涨到了10元,却有价无市。亲戚带着近乎哭腔的声音央求我,无论如何要“救救”他们,帮忙从北京买些盐寄回去,花多少钱都行,看那口气,似乎世界末日正在降临。

武汉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从今天早上开始,她转了武汉的七、八家超市,盐架上都是空空如也,很多市民发疯似地打车赶到超市,为的是能买到几袋盐,但一个个都失望而归。

广州的一位同学对我说:“疯了!完全疯了!大家都在抢盐,有人说从今往后生产的盐都不安全了!”

上海的一位朋友电话里奉劝我,一定要多吃盐,因为盐里含有碘,能帮助抵抗来自日本核泄漏的辐射

……

凭常识和一个新闻人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信息的掌握,我知道上面的电话内容都很荒谬。接下来的信息,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原来从16号下午开始,陆续有两个谣言在全国传开,第一个是,日本核泄漏之后,将会严重污染海水,而我们的食盐主要是海盐,因此,将来生产的盐都不安全了;第二个是,我们吃的盐里含有碘,而碘可以帮助人们抵抗核辐射。

正是这两个谣言的迅速传播,让许多人陷入一种臆想症状态,疯狂抢购,这可喜煞了那些做盐生意的商人。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一个做副食批发生意的亲戚,昨晚靠关系紧急批发了5吨食盐,今天一大早就卖了个精光,净赚了3万多元。

其实,稍有头脑的综合各方信息加以思考就能知道,日本核泄漏当前的不利影响有限,别说没有污染大海,就是对日本陆地也未形成致命威胁。而如果说是靠吃盐里的碘抗辐射,那么要几袋食盐才相当于一片碘。更何况医学专家早已澄清,胡乱加服碘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可以说,这两天的食盐抢购潮,一是谣言所致,二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三是投机者希望看到的现象。

独立思考能力与公信力的缺失

但问题是,一个依据常识就可以做出理性判断的事情,为什么到了很多中国人面前就变得非理智了呢?为什么中国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盐“腌”了一回?这里面有深刻的文化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从传统文化形态来看,中国人习惯于从众,而不是独立思考。一旦遇事,很多人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跟着风潮去抢购。我今天和几位抢购者电话解释,他们也懂得我说的道理,但心态普遍是:“既然大家都在买,我买一点总归不是坏事吧。”

中国人不习惯独立思考,又和中国传统的管制模式有关。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乃至今天,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被管制”之下,大家习惯了听命令、看通知,习惯了步调一致的行动,习惯了大小事务由政府包揽统领。所以,人们不愿意、也没有冲动去真正独立思考。

还有一点,那就是当前社会的信任度普遍不高。这既表现在人们之间的互信不高,也表现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足。在一个文明国家,人们遇到类似食盐这种恐慌,可能会首先认真、理性、独立思考,然后听听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意见。但在中国,大家只迷信自己掌握的现在,而无法充分寄望于依赖于社会综合管理体系所形成的稳定预期。人们只相信实实在在抢购到的、摆放在家里的盐,而不是相信未来的安全和稳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包小小的盐说导致的恐慌,,折射出中国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就盐慌本身而言,通过政府的辟谣、大型专营公司的紧急调拨,是可以暂时解决的。但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国管理层如何透过盐慌去认清当前的社会问题,继而采取措施,重构社会的信任,重构公共治理的效率模式,恐怕是更要紧的话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陈杰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