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奥运,世博,亚运这些接踵而至的摆阔和狂欢,中共确立了“中国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国家用物力总动员打造一个盛世景像,掩盖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在国际上收买好评,在国内渲染歌舞升平并鼓动民族主义情绪。
很多人以为这是中国崛起以后,有了一定的国力才产生的现像,其实不然。这种通过全国动员举办一个大型国际活动达到一定的对内对外的政治目的的方式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完全可以说是毛时代的遗产。
1961年4月,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共自建国以来一直到70年代举办过的最大的国际赛事。尽管乒乓球在国际上--尤其是体育大国中的影响和新闻价值远远不能和其它体育项目相比,但由于中国当时在这个不受重视的项目中有几个从国外回来的华侨选手,在他们的带动下有了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大跃进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面前需要一个凝聚人心,显示自己国际地位的机会,所以中共把这次机会当作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政治活动,做了大量准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首先,为了确保中国在这次比赛中夺取一定的金牌,以贺龙为主任的国家体委动员了全国体育界,调集了108名最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再从他们当中挑选最有希望夺冠的进行高强度训练,由其余的人模仿世界各国强手对他们挑战。
贺龙是元帅,他用指挥战争的方式准备了这场赛事,被称为体育战线的一场伟大的会战。比赛结果,中国球员获得了男子单打,男子团体和女子单打冠军,加上女子单打亚军,可以说为中国人世界乒坛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比赛结束后,官方立刻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宣传运动,乒乓球的胜利被说成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运动员们到处作报告,他们的演讲稿还被作为政治学习的材料。
但也就是这次比赛开始了中国乒坛让球或者打假球的违背体育精神的所谓集体主义传统。最典型的事例是庄则栋在这一届上夺得了世界冠军后,接下来两届他和李富荣都在其他中国选手的护卫下进入决赛。为了制造三连冠的神话,把奖杯留在中国,组织上就安排李富荣故意输给了庄则栋。
当时和中国选手对垒的外国运动员,多半都不是专业的,都有自己的工作,打球是业余爱好。他们哪里想得到就那么几块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什么人会当回事的奖牌,中国会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在一个元帅的指挥下组织了一个专业军团来为它们拼命呢?
1961年正是中国刚刚经历了大饥荒,死亡了数千万人的时候,生活日用品非常紧张。外国代表团虽然不一定了解大量饿死人的情况,但都知道中国食品供应不佳。谁知一到北京,餐桌上丰盛的食品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像。根据当时中国女子单打冠军邱钟惠的回忆:
“那时人们都是勒著裤腰带过日子,但一听说是为了举办世乒赛,积极性都特别高,场馆很顺利就建成了。外国运动员刚开始来的时候,以为在中国什么都吃不上,还自己带著罐头,但是来到中国一看,我们提供的运动员伙食比他们的还要好。”
1961年的那场世乒赛是在人祸造成大饥荒的时候举办的。但在一个极权主义制度的精心安排和导演下,北京被布置成了一个波将金村庄,几块乒乓球金牌被说成是民族主义的胜利,数百名在他们本国毫无影响的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的到来被宣传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样,一场普通的体育比赛被中国特色的政治做足了文章,给毛泽东和中共政权的统治提供了某种合法性。在这个意义上,它确实是今天那些“凝聚力”工程的先声。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19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