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中)与父母在家中。
Linda在球场上。
来自深圳的17岁女孩Linda Luo(罗周颖青,父亲姓罗,母亲姓周),打高尔夫才5年,已赢得了三次美国全国比赛冠军,最好成绩达到67桿,在高尔夫周刊世界青年排名(GolfWeek World Jr. Rankings)中一直在前50名中波动,最高排30名。因为高尔夫成绩好,她收到了哈佛、耶鲁、史丹福、普林斯顿等名校的录取通知(Offer),最后选择了密歇根大学。
在Linda从美国回到烈治文家里休假时,记者到她家采访了她。从两年前开始,为了接受更高尔夫专业的训练,Linda在妈妈的陪同下,已经在美国上学了。Linda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愿意跟同龄人分享的经验是:“进入名校不仅可以凭学习成绩,还可以通过体育方面的特长。”
名校纷纷为她敞开大门
Linda告诉《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名校都在招特长生。哈佛大学校长曾邀请他们全家到访,对他们说:“哈佛只需要15%的天才,其他学生健康地全方位发展。”
全家受邀考察了十几间名校后,Linda选择了密歇根大学。一是因为Linda想学经济,密歇根大学的经济系在全美排名第三,二是因为各个学校中,密歇根大学的高尔夫设施最好,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学校的高尔夫教练也是Linda最喜欢的。他们还有一个考虑是,常春藤大学的功课太重,没有时间打球,密歇根大学对因为比赛而耽误功课的运动员会请老师一对一辅导。Linda说:“密歇根大学对于我最合适,我未来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做专业球员,二是做经济类行业。”
密歇根大学非常欢迎Linda,为她提供全奖学金,连伙食都包了。
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去比赛,Linda功课也很好。所有功课的平均分是A-。各科老师对她的评价都很高。Linda并不自满,她说:“没有天才。被人称为天才的人,只是比别人付出的多。”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Linda的父母从小让她参加各种培训,学舞蹈、钢琴、小提琴。2003年,12岁的Linda随父母移民来温哥华后,爸爸第一次把她带到了高尔夫球场,从此与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觉得自己的天性和天分适合打高尔夫,在打球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应该走这条路。
开始时,她跟爸爸打球,有经验的球友看到这个孩子打球的爆发力非常好,就建议给她请教练。Linda换了几个教练,后来找到很好的教练。她打球的进步很快,学球的第一年,就由120桿打到90多桿,第二年,打到70桿。2005年,她代表加拿大队参加全北美青少年高尔夫比赛,团体进入前5 名。
有一次去美国比赛,Linda赛前在美国的高尔夫学校培训了一个星期,觉得很有帮助。于是在2009年1月,她在妈妈的陪同下,搬到美国佛罗里达州上学,住在高尔夫球场,每天跟教练训练。
今年暑假,她参加两次美国青少年公开赛,都获得冠军。今年10月,她在佛罗里达举办的美国全国比赛,再次获得冠军。这次她的成绩是67桿。
比赛时,冠军的争夺总是很激烈。Linda说,她第一次赢得美国全国冠军的那次,比赛需要加时,早晨开始打球,遇到了打雷下雨,比赛停了6个小时,在下午4点再打。
这时Linda与另外两个女孩同样桿数。到第六个洞时,天黑了,如果决不出胜负,就只能到第二天早晨5点再赛了。球场上只剩下Linda和一位来自南非的女孩。进洞的最后一球,南非女孩的球在洞口绕了一个圈,出去了。Linda的球则一下子就进洞了。
还有一次在代表中国去阿根廷比赛时,风很大,要下雨的样子。球场上有山坡、水和很高的草。如果球进了草,或是停在山坡上,就很难打了。在打到最后时,另外几位选手的球要么打进了水中,要么是上了山坡,而Linda的球幸好在打上坡后落在球道上,最后领先两桿获胜。
她喜欢高尔夫有很多理由。Linda说,高尔夫很锻炼人。这项运动对体能是一种挑战。经常需要在太阳底下走五六个小时,这很考验人的承受能力。在比赛的时间,即使是刮风下雨,如果裁判没有宣布停赛,也得照样打下去。
另外,打高尔夫对于心理也是一种考验,比如,这个球打坏了,下个球是继续打个烂球,还是调整心态,把局面挽救回来?高尔夫还是一项让人动脑筋思考的运动。在遇到沙坑、水或是刮风的情况下,怎么打,用几号球桿?这很考人的判断力。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在高尔夫运动中一路进步,Linda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她说,父母一直鼓励、支持她,在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安慰她。特别是本来是女强人的妈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职陪她住在美国练球。妈妈包办了她的所有后勤,管她吃喝、衣服、外出比赛的行李、球包、用具。比赛时,妈妈也可以陪,只是不能说话。妈妈会帮她看球的落点。
父母做事的态度也对Linda有影响。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她觉得这话有道理。父母做事专注、认真,对她的成长起了榜样的作用。
- 关键字搜索:
- 哈佛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