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响起来

大陆最近通胀严重,老百姓生活百上加斤。于是,很多深圳人跑来香港“打酱油”,已快被遗忘的中英街又旺了起来。百姓面对不断升高的CPI,想破头皮采买点便宜货,其实是无奈之举,他们在心头更多的是一声叹息。

最近网上流传一首经改编的歌《涨声响起来》,重填的歌词写尽了草根对生活艰难的感慨。歌中唱到:

站在超市的柜台,

看看啥都涨起来!

我的心中悲伤又无奈。

低价东西不在,

多少价格已更改,

百姓买不起青菜!

回想小时的白菜,

两毛钱买一大袋,

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多少高楼在盖,

多少好车在卖,

我却要勒紧腰带!

涨声响起来,

我心更无奈,

工资涨不过物价快!

涨声响起来,

我心更明白,

今后可能要吃咸菜。

生活在这个时代,

哪个行业不腐败?

我的心中气愤又无奈。

雷锋已经不在,

社会风气已变坏,

公交都提到两块!

睁开眼匆匆上班,

整天忙着还房贷,

快乐悠闲的生活已不在!

多少酒店忙碌,

多少地摊在摆,

贫富差得如此快!

涨声响起来,

我心更无奈,

百姓永翻不过身来。

涨声响起来,

我心更明白,

不如回到八十年代。

这首歌原名《掌声响起来》,原唱是凤飞飞,掐指一算,流传世上已然20多年。改写歌词的人,想必也是人到中年。仔细看歌词,写尽了社会百态,比如贫富悬殊、礼崩乐坏、腐败盛行和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作者不满现实回忆过去,最后的结论非常颓丧:希望重回均贫富的贫穷时代,希望重回上世纪80年代中初期那个工资不高、物价也不高的时代。

中国社会因言论渠道不畅,段子文化流行。嬉笑怒骂的各类段子,往往能精到地点出社会弊病,它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社会情绪。《涨声响起来》表面写的是通胀,其实深层是在宣泄对社会分配的极度不满。有位白领网友说,她是边看边唱边哭,她说,自己好歹是个白领,怎么面对生活竟感觉如此艰难!她说自己身在北京,月薪5000元,可是去掉房租一大块,剩下的钱也就只能填饱肚皮了。

大陆的基尼系数多年高居0.45左右,现在据说竟达到0.6,早已到了崩溃临界点。社会分配的问题,一是国进民退,财富被国企垄断和政府掌握。垄断的国企将高昂的管理成本,不停地往百姓身上摊薄,并且屡屡逼宫涨价,成了名副其实的恶仆;二是在权贵集团疯狂掠夺下,财富日趋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去年年底的最新数字是,不到0.1%的人拥有整个社会45.8%的财富。中国的贫富悬殊,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三是百姓税负太重,早几年中国税负排名就是全球第二,近年中央税收增幅远超GDP增速,说明税负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最为可气的,海关借口“与人方便”,强划5000元的行邮税杠杠,弄得民怨沸腾,上个月30日,海关自己挺不住了,终于将免税税基提高到8000元以下。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看到这么件事: 33年前,四川的汤婆婆在银行存了400块钱,这笔钱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但是她忘了取,最近取出来了,连本带息取出了835块钱。汤婆婆的这笔钱,当时可以买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或50瓶茅台,而现在可以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20盒中华,1瓶茅台。

写这件事的作者感叹银行很黑,难怪林毅夫说,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西蒙周看完,心中却很酸楚。改革开放30多年,到底是谁摘到和享受了财富增长的成果?汤婆婆的问题在于,她错误地信任了银行,而没有把400元钱进行投资,以致钱只能生利息,却不能下金蛋。但是,中国最多的是汤婆婆式的黎民百姓,他们辛苦劳作,他们创造财富,不能因为借口他们缺少理财技能,就不配或不能享有改革开放财富增长的成果。他们有充足的理由,在社会分配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现在当局天天发文限价,在根本的分配体制上却着墨不多。这其实是头疼医头治标不治本,即使当下缓和了通胀,也是暂时的,过不多久,百姓又会唱起新版本的《涨声响起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西蒙周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