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美国国债崩盘将是量化宽松终结日

G20首尔峰会曾被认为是为中国准备的压力锅。在先期的部长级会谈之前,美国财长盖特纳指出,欧元和日元已经足够高了,新兴经济体可以限制资本流入,资源出口国可以免于贸易顺差不超过GDP4%的建议等,他实际是设计了一条针对中国的联合阵线,因为他讨好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盖特纳希望,各国会在G20峰会把矛头一致指向中国。不过,他的算盘落空了,G20峰会正在变成一场全球集体抵制第二轮美联储量化宽松的盛会。有些家伙看来聪明过头了。

在峰会之前,一场唇枪舌剑就已展开。德国扮演了反对QE2的领导角色,中国则很乐意表示支持。另一边厢,美国领导了致力于削减贸易盈余的运动,它得到了印度来支持它的QE2。战斗的阵营已经分清。一边是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家,另一边则是最大的赤字国家。这是个远比单纯贸易盈余更复杂的故事。把贸易盈余列为攻击对象,其荒谬之处在于,为什么没有把贸易赤字列为声讨的对象。与其让盈余经济体做这做那,最大的赤字国家为什么不能负点责任,勒住赤字呢?

这场口水战另有深意,我们过会继续讨论。反对热钱的战争已经打响。台湾正恢复对外国人持有本地债券的管制。韩国正考虑对外国人持有本国债券征重税。中国加紧了对外资流入的审查。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外汇储备不是来自贸易盈余,而是热钱。如果政府动起真格,它当然可以阻止热钱流入。

对通胀的战役也在升温。澳大利亚再次提升了利率。中国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接下来的12个月内将有四次大幅升息,我认为升息的幅度会更大。印度央行也提升了利率,特别是收紧了房地产贷款。

当美国采取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时,新兴经济体必须控制资本流入并提升利率,以对抗通胀和资产泡沫。似乎美国的QE2已经让别人已确信,应该这么干。这么干已经有些晚,甚至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是太晚了。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可能达到两位数。现在似乎流行把真实CPI藏而不报,这是一个人为拉长繁荣的把戏,但后果是严重的。

对新兴经济体来说,负利率、巨大贸易赤字而且还在上升,是一个致命的组合。历史已经不断证明这将导致危机。巴西和印度今天就处于这个阵营中。巴西虽然保持了贸易盈余,但它太小了,不足以抵销美联储政策对商品价格带来的影响。当商品价格到达如此高水平的时候,像巴西这样的国家应该有一个像俄罗斯那样大的贸易盈余。印度正处于一个很大的赤字中,从某些角度衡量,它的真实利率已经处于严重的负水平。它的繁荣得以继续是因为美联储的政策鼓励一些投机资本来为它的赤字融资,支持它的币值。

中国和俄罗斯一样面临通胀问题。不过,它们有大的贸易盈余,因此当美联储被迫抛弃它的政策时,它们不会面对流动性危机。但巴西和印度可没有软垫子坐,除非它们在未来几年大幅紧缩,否则,它们将在2012年危机中遭难。

德国有足够的理由对美国的政策感到不满。10年前,它的经济曾被认为必死无疑。当时,德国经济离不开高价格的大宗商品。当东亚的中国、韩国等国家也生产与它类似的产品时,几乎没人认为德国还有机会。但德国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大幅削减成本,甚至,令法国人惊异的是,把生产葡萄酒的成本都大幅降低了。此外,他们还创新变革,使自己的产品更依赖于知识产权,而不是大宗商品。有了低成本和价格优势,德国收获了又一个出口繁荣。但是,这次美国想把问题转为汇率问题。美国正面对很多德国以前面临过的问题,但它不去寻求重建,而是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找一个快速通道!

尽管德国非常有竞争力,但它毕竟不像新兴经济体增长那样快。它也不应这样快。高的经济增长率属于新兴经济体。如果富国试图提升增长率,它将在高赤字中运行,并将损失财富。原因在于全球化。

信息技术催生了21世纪的跨国公司,并使得目前的这波全球化不同于以往。一个跨国集团在名字和实质上都是一个公司,它控制全球帝国,就像以前一个地方企业在当地所作的。它通过对一个经济体的投资和贸易改变着世界。现在,无论供给和需求,都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的套利行为,使得发达国家的工人去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人竞争,显得没有意义: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双方工资的差距太大了,根本无法跨越。这种张力下,发达国家的需求刺激政策将扩大贸易赤字,对就业率也不会起到大的效果。

欧洲和日本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转向财富储存模式:专注于定价能力,而非出口的数量;目标定于维持低增长率,为失业的工人提供保护、缓冲。美国因为想通过增长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陷于非常麻烦的境地。当一国的劳动力价格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同时发展中国家又有10倍于你的人口,这种想法是不理性的。是的,技术和质量可以推动出口,但它们不是数量方面的。我们看到,美国卖得最好的创意产品iPhone并没有提升在本土的产量,大家应该警惕一些可能的嗡嗡声。

美国政府希望仅仅通过重新安排汇率,改变全球的现实问题。要使这一想法奏效,必须把中国、印度的生活水平急速抬升到如发达国家,或者把美国的生活水平急速降至如中国、印度。两者都是不可能的。美国的政治需要这种快速疗法,但世界并不能提供。当美国继续追逐这种不可能,世界将会成为一个危险之地。

收入和财富的不断集中是一个全球现象。1%的美国人口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总收入和40%的财富。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到GDP的40%,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不要再将汇率或贸易平衡视作他们的问题。收入和财富的集中化才是放大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的真正因素。

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收入和财富的集中。当资本占据优势,劳动力弱化,资本拥有者更多地从全球化中获益。这在一些报表漂亮、收入丰厚的全球顶级公司,甚至一些正在和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作斗争的主要经济体中,都得到证明。但在解释财富和收入的集中方面,全球化决不是仅有的原因,并且,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金融泡沫,像格林斯潘那样的人建立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金融泡沫,才是扩大这种不平衡的最重要因素。泡沫误导低收入者去借贷和花费纸面财富。这些债务只令少数人受益。当泡沫破灭,穷人就不能再花钱了。他们削减开支的举动同时削减了对他们的劳动力的需要。穷人的消费需要通常创造了穷人就业的机会。

中国的低消费可归咎于过度强大的政府,而不是汇率过低。推动中国经济向前的动力是政府的意愿和大型投资计划。政府通过税收、地产销售、垄断部门的垄断收益积累财富。在这样一个系统下,消费不可能扮演一个核心角色。聚焦在汇率问题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令情况更糟糕。

美国痴迷于通过操纵需求、降低或抬升债务价格,来运营它的经济。但它没有意识到,供应方面的管理才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时代的关键。因为后者不会提供即时的愉悦。在政治压力下,为了迅速降低失业率,美国将继续在货币政策和汇率上施粪肥。仅仅只有当它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时它才会停止。惟有国债市场的崩盘才能扮演这一角色。

美国的国债市场并不是理性的。联邦政府的赤字占GDP的10%,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5%。美元是如此脆弱,通胀很可能会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国债收益率正接近历史低点。投资者自我辩护说,他们可以在高价时把它们卖给美联储。有洞察力的伯南克售卖选择权就如同此前格林斯潘所做的。当时,投资者们疯狂买入各种金融工具,因为他们寄望在危机时格林斯潘会救他们。但是,就如格林斯潘的承诺,伯南克的承诺奏效仅仅是在大家都相信时。这是一个心理把戏。当它受到考验时,就会失败。美联储不可能买下所有的国债。这将引发极度通货膨胀。

扣动危机扳机的将是某个事件引起了国债持有者的恐慌。可能是出于对另一场巨大的美元贬值或通胀的担心。通胀也许将在2012年到来。大多数美国政策制定者不相信通胀会来,否则,他们将不得不将那些美元印钞机撤回。但是,当有人看一下食品和原油价格,就会明白,通胀经由新兴经济体和商品袭击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在掉入前面的漩涡前牢牢把自己绑好吧。不幸的是,它很可能以另一场危机终结。希望这个世界在2012后会更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谢国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