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一族释放了什么信号(图)

受CPI指数居高不下影响,河南生活必需品市场六成以上商品价格上涨,粮食、食用油、猪肉、水果价格再攀新高。部分市民为避免物价的进一步上涨,开始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有人甚至自称“豚(囤)”。

物价上涨的预期固然是催生“海豚”一族的根源所在,不过,“海豚”式的囤货方式,其实又从另一方面加剧了货源紧俏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必需品市场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完全可能有“海豚”一族的功劳。

应该承认,通胀很多时候其实未必来自市场本身,也有可能是因为对于通胀的预期甚至物价走势的误判等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虚假通胀。这其实和金融市场里的追涨杀跌往往会导致金融产品的价格严重偏离价值是一个道理。

可见,“海豚”一族之所以养成了囤积的习惯,的确可能是自己吓自己,也可能与过于紧张和敏感的心理因素有关。但是,放在物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为了保卫自己的购买力,不让物价上涨侵吞自己的资产,影响自己的生活,“海豚”一族的涌现,恐怕并不能全部归于心理因素,这一现象所透露出来的经济信号,倒是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事实上,囤货这事儿其实并不轻松快意,既然啥东西都有有效期,即便未必都会过期,至少也有可能囤得不那么新鲜,可见,只要没有物价上涨的预期,人们并不会没事找事甘当“海豚”。之所以仍然选择当“海豚”,显然是对涨价风险的担忧要更胜一筹,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物价,老百姓其实最有发言权。可见,真要改变“海豚”一族的行为方式,仅仅是一句“不必盲目抢购”,显然说服力不够,甚至还有可能成为误导。既然是流动性过度带来的物价加速上涨预期把老百姓变成了“海豚”,解铃当然还需系铃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吴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