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清代文献对于台湾小黑人的记录相当详细,小黑人出现的地点相当多。相关小黑人的论文,大都是日本学者所发表。伊能嘉矩于1898年、1906年,鸟居龙藏于1901年、1907年,鹿野忠雄于1932都发表了相关小黑人的论文,陈正希于1952年发表《台湾矮人的故事》。其中以伊能的影响最大,他在日本的《东洋时报》发表了一连串的文献,标题为“台湾的乌鬼番”。他指出台湾的土著各族之间,除了兰屿的达悟族(雅美族)之外,几乎各族都有他们的祖先与小黑人相处的故事,存在于泰雅、布农、邹、邵、排湾和赛夏等族的民俗信仰中,布农族和邹族更指出小黑人比他们早到台湾。
相关台湾原住民小黑人的资料,有称小人、小黑人,或称小矮人、乌鬼番,为了行文方便,大都称小黑人,既是强调矮小,也是凸显他的黑肤。学者大都以小黑人为传说,说明他的历史真实性,李壬癸、凌纯声两先生的论文都是从人类学角度探讨的杰出代表作。本文不从历史叙事的真实与否着眼,故以神话名篇,一并参考《山海经》的周饶国神话,希望从多方面来观察原住民小黑人神话的特点与涵意。
二、小黑人神话
李壬癸先生曾对原住民的小矮人神话传说做过归纳整理,赛夏族三则、噶玛兰一则、邹族十则、布农七则、泰雅三则、赛德克(泰雅族群)两则、鲁凯两则、排湾六则、阿美两则与邵族一则。(注:李壬癸:《台湾南岛民族关于矮人的传说》,《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76-604页,汉学研究中心1996年版。)所列虽然不完整,我们却可见出原住民小黑人神话流传的普遍性。而除了早期日本学者的采集整理外,后来一些学者也有相关的研究,提供取资的材料。(注:张百蓉:《高雄都会区台湾原住民口传故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003年。刘育玲:《赛德克族口传民间故事研究》,花莲师院民间文学所硕士论文,2001年。浦忠成:《台湾邹族的风土神话》,台北:台原出版社1993年版。HoTing-jui,AComparativeStudyofMythsandLegendsofFormosanAborigines,1967。)
泰雅族的小黑人神话传说:
泰雅族称矮人为misinsigot。在遥远的山后,身材矮短,约三尺左右(只自腰边到脚底来形容),有弓、箭、铸模等武器,潜伏于草莽间,有时袭杀泰雅,身手非常矫健。(伊能1906)
小川尚义描写泰雅族神话中的小黑人只及常人胸部,但他们的刀很长,那些小黑人砍族人房屋的柱子,屋子压住了族人,而小黑人趁机割了他们的肚子,甚至连肝也吃了。后来小黑人全被泰雅人杀死了。
佐山融吉著《蕃族调查报告书》(1920)太幺(泰雅)族后篇中的泰雅族小黑人有两篇,他们有大刀,很好色,会危害族人,强奸妇女。
现代赛德克(泰雅族一支)称小黑人为“susungut”,据说是因为小黑人经常攀爬于树豆之上,或喻其体型短小如豆之意。由于小黑人的神话传说只流传于赛德克老人间,至于年轻一辈几乎未曾听闻,故在赛德克老人的口中,小黑人是曾经与其先祖在生活中有过交集的现实人物,而年轻人则多认为赛德克族中不可能有小黑人,就算有小黑人的传说也应该是与赛夏族有关。可见赛夏族的矮灵祭众所周知,早期赛夏人与矮人有密切关系的传说也深植人心。(注:刘育玲:《赛德克族口传民间故事研究》,第132-133页,花莲师院民间文学所论文,2001年。)
傀儡族(鲁凯)所流传的口碑,称小黑人ngutol,其传说如下:
以前,南边的深山中住着身材矮小的蕃人,眼睛长在膝盖,白天看不到,常出来和傀儡族交战。但由于他们白天眼睛看不到,所以常失败。可是入夜后眼睛就发亮,令傀儡族大为苦恼。(注:刘育玲:《赛德克族口传民间故事研究》,第132-133页,花莲师院民间文学所论文,2001年。)
邹族小黑人神话如下:
古时在玉山北方,有矮小人种,皆穴居,形如小儿,能藏匿芋叶下;攀登豆茎,茎不断折;其体虽小,而臂力极强,又巧使刀枪,曾与布农族争战,后不知所往。(注:浦忠成:《台湾邹族的风土神话》,台原出版社1993年版。)
赛夏族传说小黑人住在岩洞中,身长不过三尺,膂力强大,且长妖术,赛夏族甚畏惧之。(注:小岛由道:《蕃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三册,第11-13页,1917年。)
而据朱凤生先生采录的赛夏族小黑人传说,也说他们行动敏捷,肤色暗黑,毛发卷缩,擅长游泳,精通巫术,乐善好施。住在洞穴里,唯一缺点是,该族性好渔色。(注:朱凤生:《赛夏人》,新竹县五峰乡赛夏族祭典管理委员会1995年版。)
宫本延人说,赛夏族的传说中出现的一种前住民,是一群住在洞穴中的小黑人,很会使用巫术来作弄赛夏族人,但赛夏族人的祖先利用谋略引诱小黑人到断崖边,再推他们落入山崖,剩下的小黑人也全部逃走了。这种被称为岱的小黑人的传说,并不能视为单纯的传说,而有关乎台湾原住民民间传承的意义,也可以作为菲律宾和巴丹岛上矮灵传说比较研究的材料。(注:宫本延人:《台湾的原住民族》,魏桂邦译,第126页,晨星出版社1996年版。)
今天新竹的赛夏族仍保留“矮人祭”,据赛夏族长老们说,他们拜“矮人”,并不像汉人拜祖先,因为矮人不是赛夏人的祖先,而是这些矮小的“先民”是他们祖先的“好朋友”,教他们祖先如何种粟、收割和跳舞,以及巫术等等技巧,后来因一次纠纷,引起双方打仗,小黑人几乎被赛夏人杀光了,小黑人残余的人逃走时留下一句话,咒骂赛夏人忘恩负义,必遭天谴!由于赛夏人害怕小黑人报仇,便在每两三年收割粟米之后,举行矮灵祭,一方面向已死的小黑人祭拜,以免矮黑的恶灵骚扰赛夏族,一方面也庆祝收成。(注:洪英圣:《台湾先住民脚印》,第46页,时报文化出公司1993年版。)
除了赛夏族之外,布农族的小黑人传说在台湾原住民中最详尽也最多。铃木作太郎在1932年所编著的《台湾的蕃族研究》就收录十则布农族的矮人资料,分别是鸟居龙藏1901年采录的五则,世尾宗晴1931年调查的五则。陈万春先生将之译为中文。(注:铃木作太郎:《台湾蕃人的口述传说》,第28-33页,陈万春译,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3年版。)
布农族卡社群tavazoan社传说:
昔时矮人撒都索,他们食蛙,善攀缘树枝,若山猿。倘若一旦潜藏于密夜之间,则就很难找到了。(注:佐山融吉:《蕃族调查报告书》武仑族前篇,第205页,1919年。)
佐山融吉著《蕃族调查报告书》记载布农族神话:
小矮人的身高只有二尺,可是爬树的技巧,连猴子也无法相比。小矮人一旦躲入树林或草丛,无人能找到他们。小矮人经常躲在树下,从树叶的缝隙中伸出刀来杀死很多布农族人。(注:佐山融吉:《蕃族调查报告书》武仑族前篇,第221页,1919年。)(陈淑靖译)
书中另一则故事则言及布农族在峦大本社发现一个洞中有小黑人,身高仅及两三尺,小黑人拿出很多食物,如红豆米粟招待布农人,布农人要求小黑人送一粒种子给他,小黑人不同意。后来布农人又看到一把尖刀,小黑人也不愿意给他,布农人便趁着小黑人不注意时将它偷走。(注:佐山融吉:《蕃族调查报告书》武仑族前篇,第221页,1919年。)神话几乎都叙述原住民从小黑人那儿偷谷种与刀箭。
排湾族小黑人的传说:“他们住石造房屋,和我们一样种粟、芋、甘薯、又捕羌仔,赴他蕃社猎首。”(注:小岛由道:《蕃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五册,第184-185页,1920年。)
台湾的邵族人甚至指出,日月潭除了有三尺高的“矮黑人”之外,还有比矮黑人更“矮”的“海龙王”,因为只有二尺半,日月潭是他们的地盘,好像管理水的“海龙王”那样,所以邵族的祖先把这些小矮人叫做“海龙王”。(注:洪英圣:《台湾先住民脚印》,第34-36页,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
台湾地区以外的南岛地区,东南亚许多地区都有小黑人的记录。例如,菲律宾、马来半岛、安达曼群岛、印度南部等地的小黑人,据说他们身材矮小而黑,有的就住在山洞里,正如赛夏族的矮人传说。
李壬癸先生认为,台湾岛上从南到北有泰雅(包含赛德克)、赛夏、噶玛兰、阿美、布农、邹族(包含沙阿鲁阿)、鲁凯、排湾等各族,都有关于矮人的传说,其中以赛夏、邹、布农、排湾四族的资料较多。在地理上几乎遍布于全台湾。目前还没有搜集到卑南族有关矮人的传说,也就是缺少在台湾东部的局部资料。西部平埔族,因过去的记录太少,缺少矮人传说的资料并不足为奇。就现有各族的传说内容看来,差异不小,因此这些传说似乎不是传播扩散的结果。除了罕见卑南族的资料,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也未见小黑人神话。
日本史前史提到日本有一种矮黑土著的原始住民,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土蜘蛛”,即矮黑人。有人说,可能因为他们喜欢住穴屋(洞穴),犹如黑蜘蛛从洞里出入一般,是日本的原始住民,身体黝黑,与台湾小黑人一模一样。印尼至今仍有住在地下窖洞的矮黑族。菲律宾的小黑人更活跃,在菲律宾小黑人则称呼为“Negritos”、“Ifugao”。台湾原住民指称的矮黑人名称虽然不同,但都指出矮黑人的共通点,即身材矮小,行动敏捷,肤色暗黑,毛发卷缩,善于使用弓箭,还会巫术,身上有彩纹,住在山岩石洞,是谷物的原有者。(注:田哲益:《赛夏族神话与传说》,第78-80页,晨星出版社2003年版。)
我们所见的资料中,也有许多地底人(穴居)神话,其中或言地底人矮小,但普遍的说法是他们拥有谷物,原住民都向他们乞求或偷取粟种。因此,在下一节中介绍地底人神话,一并讨论、比较。
- 关键字搜索:
- 原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