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为达标而限电

【看中国记者陆蕊综合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各地方政府开始了所谓的最后的冲刺,对高耗能的企业采取了限电措施,对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的企业停止供电,有些地区甚至对老百姓的用电也采取了一些限电措施,如拉闸、民业用电超量使用部分按商业用电价格计算等。既给生产带来损失,又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多方查证,这都是为了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的目标使然。

对钢铁企业限电限产 要指标还是要吃饭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了保持8%的GDP增长率,中国主要靠投资、靠投入转移来拉动经济,来实现GDP的增长,整个过程效率很低。既增加了能源消耗,也增加了污染排放,这种以牺牲质量的增长而保持数量上升的做法与节能减排恰好矛盾,很难按照预期完成节能减排计划指标。

今年的5月,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中央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从上半年的保增长,转而采取空前严厉的手段限制产能、节能降耗。于是引发了为单纯追求指标而限电的局面。

制定指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环境条件,而生产率的提高,靠的是技术进步,而不应该靠什么强制性措施,为了指标而实现指标。

限电会影响生产,更何况限产。国内的媒体报道称,限电措施可能影响国内钢铁产量2570万吨左右,约占单月全国粗钢产量的40%左右。其结果是,产量降低,原料价跌,产品价涨。其中,河北省已对不少钢铁企业实施拉闸限电,30多家钢厂目前的减产力度达到了50%--70%,引发的直接后果是河北地区钢坯价格在几天之内上涨了300元/吨。由于开工不足,几个月下来会影响产值下降约10%左右。

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限电从近期目标看可以一石两鸟,从长远目标看,损害的是它们的生产能力,订单已经下完,生产实现不了,它们想要有计划的退出市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坐等赔钱。

限制百姓生活用电为哪般

制定指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环境条件,而生产率的提高,靠的是技术进步,而不应该靠什么强制性措施,为了指标而指标。限电、限产甚至停产,似乎还与生产有关,而限制百姓生活用电就纯粹是为了追求指标了。很显然,这样的节能减排指标是制造出来的,而非靠生产率提高自然而然达到的。

有大陆媒体报道:从9月10日开始广西玉林兴业县的居民一直为停电苦恼,因为停电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将近半个月。有一些小商户甚至还有些家庭为了能用上电自己去买发电机。虽然到9月21日供电已经恢复了,可是在这近半个月时间里为什么会停电,大家一直没有得到说法。

9月3日、4日两天,河北省安平县的很多居民家里经历了漫长了22个小时的大停电,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次停电的原因并非是该县的电力设施出现大面积的故障,而是县里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采取的办法。

南方某媒体指责:拉闸限电,临时抱佛脚的“强盗行径”。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大限将至,而“一票否决”利剑又高悬于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头顶上。所以,在屡屡作怪的权力的“保驾护航”下,拉闸限电假借“临时举措”或“权宜之计”名义,堂而皇之地成了节能减排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变成了政绩和“官帽”的牺牲品。

寥寥数语,道破真机。

这正是:

拉闸限电 目标使然 经济环保 两难顾全

百姓命苦 自己发电 计划失衡 全民买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陆蕊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