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饼趣闻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节是仅次于农历新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中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苏东坡绝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经道出了人们中秋吃月饼盼团圆的愿望,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中华游子莫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是炎黄子孙,不论离国多远、离乡多久,一到中秋就会想起月饼,眷念亲人。
《红楼梦》中的“贾府吃月饼”: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多次提及中秋佳节尝月饼,贾母吃的是皇宫中赐出的“内造瓜仁油松子月饼”。话说贾赦贾政带领贾珍等散去不提。且说贾母这里命将围屏撤去,两席并而为一。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送给丫鬟。”
月饼山:所谓的“月饼山”在清代已有,清代乾清宫供月御案的“月饼山”高达十数层,垫底巨饼直径数十尺重二十余斤而山顶小饼仅二寸大,三两重。皇帝拜月饼祈丰年后,把精巧别致的“迷你”小饼赏予宠妃,捧酥香软糯的“敖尔合”月饼敬奉太后,将垫底大饼切开分赐众王公大臣、妃嫔公主,每人一份。
月饼与江米条:传说以前的食品很硬的。有一个人过中秋节买了一盒月饼,过马路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正好过来一辆马车从月饼上轧过去,于是月饼被轧进了地中,嵌在里面,怎么也出不来。正在着急,这时来了一位老大爷,刚买了一包江米条。老大爷掏出一根江米条,把月饼撬了出来。
- 关键字搜索:
-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