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复旦校长痛批大学校园“怪状”

 2010-09-18 11: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17日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从种种怪现状说起,痛批大陆校园内外弥漫的“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教育谋官论”。他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加重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丰富的道德教育和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杨玉良在讲话中指出,现在有些人可以做到不顾礼仪廉耻。实际上一个国家精神的衰败和一个国家文化的衰弱,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脸皮变厚,没有羞耻感。

教师走穴成风,疏于读书:有教授40分钟“出场费”高达20万元,全国各地到处赶场

对于时下教师的“走穴之风”,杨玉良说了一段亲身经历:自己当副校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论坛,从主持人处知道一位大学教授40分钟“出场费”高达20万元,特别是经济学家。

杨玉良总结这类人很容易陷入一种糟糕状态:被各地邀请,比如去深圳讲完之后,人家请你吃、请你喝、请你参观,回来后又到苏州去讲,就把深圳的内容加进去。

“为社会服务是大学应该有的责任,但必须在深入细致的学理研究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这种风气对学生的危害很大,学生也在看着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教师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

“好 的教师是要不断地自我改进。” 杨玉良坦言,时下大学有很多教师,至少在理科方面,平时不大读书,只读一些学科方面的文献。“按理说,带一个学生,会告诉学生要读什么文献。学生有抄袭, 马上就知道。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导师会失职呢?学生抄袭了,老师都不知道。说句难听点的,老师自己连文献都没看全。”

学生急功近利:遇到大学者一拥而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推荐信拿出来,“请您签个名,我要去美国。”

还有个奇怪现象一直让杨玉良印象深刻:学校邀请了某个大学者做学术报告,总有些学生在报告结束后一拥而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推荐信拿出来,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签个名,我要去美国。”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并不新,但随着时代不同,表现方式和严重程度不同。

“我 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什么叫成功?”杨玉良在讲话中举了个例子:前些时,加拿大总督到复旦大学访问,此人是海地移民。她在学校发 表演讲时,好几个学生都绕着一个问题:“你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了总督,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杨玉良直言:“初听这句话没问题,但仔细想想,问这个问 题的学生无非想从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所谓成功的秘诀,早点成为风云人物。实际上有些问题可能更有力,比如总督女士你平时读多少书?花多少时间在社会实践上? 作为一个外来移民,在加拿大时感受到什么文化冲突?”

学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杨玉良觉得,大家可以把这些归咎为社会本来就是功利的。但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来源:《新闻晨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