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伊春空难
今天(9月6日)早上打开电脑浏览中国的新闻网站,两条有关造假的最新消息特别引人注目。
第一条消息说,中国民航局曾在2008年到2009年对民航系统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人。
据中国媒体报道,根据民航局对“8.24伊春空难”的初步分析,飞行员的能力和资质问题被重新提上日程。
第二条消息说,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尹怡欣教授所署名的8篇论文被指剽窃。这8篇论文发表于2005年至2009年,尹怡欣教授均为这些论文的第二或第三作者。
尹怡欣教授随后对媒体表示,涉嫌剽窃的论文多为其指导的研究生、博士生所作,发表时学生将他的名字一并署上。作为指导老师和署名作者,他“有连带责任,起码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
但是有法律专家指出,所有在论文上署名的人都享有共同的著作权,对于抄袭文章的出版以及获得的利益,就算不知情,也要承担责任。
冰山一角
第一条消息让人注意到的是,中国民航局在2008年至2009年就查出200多名飞行员资质造假,但是直到发生“8.24伊春空难”之后才在一次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出来。
也就是说,只有在发生空难这样的大事之后,这类造假问题才引起严重关注。这就像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一样,只有在造成儿童死亡之后,有关当局才开始大动干戈。
第二条消息之所以能登上新闻的主页,主要因为被指剽窃的人是地位显赫的名牌大学的院长和教授。这让人不禁想到学术剽窃行为的泛滥程度,也许这一事件仅仅显示了冰山的一角。
就在媒体报道上述新闻的同时,有关河南“曹操墓”真伪的问题正争吵得沸沸扬扬。
据最新报道,一位河北籍学者出示“铁证”,试图证明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造假。但是,当地政府官员指责他的“铁证”是“伪证”,正在考虑对他提出起诉的可能。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有过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但是出现像围绕“曹操墓”真伪这样的争执还比较罕见。也许“曹操墓”被盗严重等特殊状况增加了出现争执的可能,但正如一些中国社会学者指出,发生这一事件的大背景是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
信任的链条
今年春天在中国和一些朋友聚餐,我拿出一瓶葡萄酒对大家说,虽然只有一瓶酒,但这是不远万里从英国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时一位朋友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你怎么保证这瓶酒是真的?”
我对他说,这瓶酒靠一个信任链条来保证,你相信我从英国这家商店买来这瓶酒,我相信这家商店,商店相信他的采购人员,采购人员相信酒厂,这个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破坏了这个信任,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采购人员和商店会受到什么惩罚呢?”
“采购人员可能丢掉工作。这家连锁商店每年的营业额大约200亿英镑,信誉受损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商店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假货,做到万无一失。”
“你会受到什么惩罚呢?”
“今后我说的每一句话你都不应该相信。”
社会对造假太宽容
从“地沟油”到“西太平洋大学”,造假与反造假在中国已经成为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存在的现象。这让人感叹,中国整个社会对造假太宽容了。
中国对造假者的宽容的确达到了得令人震惊的程度,一名编造自己学历的企业高管竟然能在事情曝光之后振振有词地声称,“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这样的骗子一定会得到严厉的但是又不过度的惩罚。他可能不会被送进监狱,但是会被贴上骗子的标签;他不会被剥夺重新奋斗的权利,但是会在认错之后回到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的起点。
中国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容忍欺骗造假的氛围,就无法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地沟油和三聚氰胺就会继续泛滥。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