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资本论》
五年前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工程”正在中国大幅度推进。“在西方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马克思主义会从中国开始卷土重来吗?”《法兰克福汇报》以这样的提问,分析了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热潮的实质和作用:
“马工程”史无前例
“目前的政治宣传是五年前政府启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中国简称'马工程')的一部分。中央计划对这一项目投入两亿元,调集上百所高校的500名学者参与,旨在以当今中国的实践来更新马克思主义。此外,还要为大学生制订符合时代精神的教科书,并且要重新从德文和英文翻译马恩全集。1987年完成的全集是从俄文版转译的。一位参与项目的哲学教授说,如此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共党史中是前所未有的。”
该文指出,“公开讨论的各种观点中没有任何一种给人的印象是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的,确切的说,所谓马克思主义话语概念的背后是一些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国家的上层建筑,不仅要求入党的人得掌握,就连中小学生、大学生和官员也得掌握。众多的大学都设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可是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思想似乎在这个国家的讨论中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甚至在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一向乐于囊括所有相关思想潮流的官方讲话中也找不到任何直接引用的马克思语录。更找不到已经消失了的‘阶级斗争’理论如何能与当前资本主义主导经济生活、以及‘和谐压倒一切’相辅相成。”
实用主义的“盒子”
该报断言,自1919年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到毛泽东及其继任者,都是任意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己所用。“这种任意解释的善巧之处在于将极端的实用主义与共产党作为历史必然性的证明联系在一起”。
“此外,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非必然的思维传统中获得某种共鸣,这种传统总是对运动的条件更感兴趣,而不是固定的定义。于是在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受到青睐,它能够让人有朝一日忘却这个中国国家学说的西方来源。
“这一点尤其明显地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例子。……这个学说从马克思的论点里只摘取了生产力在矛盾中发展的要点,以便将它扩展为不断平衡任何矛盾的理论。”
《汇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于是就变成了一个盒子,无论什么样的政策都可以容纳其中,只要该政策可以被解释为威权政党治下的矛盾统一体,就是说能作为与西方民主相对立的模式。”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两个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