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苏州弹词主要流派(三)

 2010-07-27 21: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江南水网纵横乃鱼米之乡,大小码头和集镇上的书场星罗棋布。为苏州评弹艺人们提供了广宽的舞台,他们演义了那些忠良贤臣,善恶有报的人和事。弹词的流派源远流长,后浪推前浪。每每流派,承上启下,为后辈艺人奠定了基石。魏调和马调的流派形成,为以后的“马调系统”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魏调,创始人为清嘉庆、道光年间弹词艺人俞秀山。曲调受江南民间小曲及昆曲影响较大,真假嗓并用。早期较朴素,注重语言因素,以叙述为主,并用长过门,节奏徐缓,现称“老俞调”。其后女艺人习唱较多,唱腔渐趋委婉。擅唱者有周云瑞、扬振雄、朱慧珍等,他们结合书情内容,突出各自风格,对唱腔有一定发展。主要保留曲目:开篇黛玉焚稿(魏调),徐家申演唱。

马调,创始人为清咸丰、同治时弹词艺人马如飞。马调以吟诵为主,强调唱词的语言因素,旋律平直。据清代文人葛元煦《沪游杂记》称其“调无余韵,仿佛说白”。但一字一音,铿锵有力,叙述性强。按七言唱词格律,在下句第六字上拖腔时常加顿音,以突出韵脚,为其特点。马如飞以擅唱《珍珠塔》而闻名,人称“塔王”。遗传下来有《红楼梦》人物开篇、《西厢记•请宴》、《三国》人物开篇等十余篇。

沈调,弹词演员沈俭安(1900-1964,江苏苏州人)所创。对“魏调”较自由的唱法作了改进,使节奏、节拍以及唱腔长短、强弱相对固定化和规范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沈俭安先生卒于1964年,其传人有周云瑞、汤乃安、李念安、陈希安等。

薛调,是弹词演员薛筱卿(1901-1980.江苏苏州人)所创。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在与沈俭安拼档说唱时,在“魏调”基础上,结合其嗓音条件,发展了鲜明的风格。特点是节奏明快流畅,咬字清晰铿锵,口角爽利,擅于叠句连唱。其传人有女儿薛惠君、庞学卿、郭彬卿等学生。薛调流派的女弟子是赐君,男弟子是赐卿,这是过去师傅对满师出徒赐艺名,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只要在艺名后面一个字是君或卿,旁人就便知是薛调的传人,善说《珍珠塔》,也善唱沈薛调。

沈薛调形成,是薛筱卿在1924年,经评话艺人钟子亮撮合,与沈俭安合作,拼为双档。演唱《珍珠塔》长篇,一举成名,是三十年代弹词界的大响档之一。《珍珠塔》唱篇较多,以弹唱为主,沈、薛二人以马调、魏(钰卿)调为基础,对弹唱作了丰富、发展,两人既有统一风格,又各具自己的特色。听客称沈俭安的唱腔为沈调,薛筱卿的为薛调,又将两种唱腔合称为沈薛调。三十年代,收音机留声机等新兴的音响器材在上海渐趋普及,各唱片公司竞相灌制沈薛档的唱片,并且在电台中经常播放、在群众中留下了较大的影响。在上海多个书场演出,大获赞赏,遂红遍江南。

所谓沈薛调,简单讲就是,在演唱这部《珍珠塔》书的过程中。上手是沈俭安就唱自己的沈调,下手薛筱卿唱自己的薛调,一段情节的篇子唱完合起就是“沈薛调”。同理,上手是安字辈唱沈调,下手必然是唱薛调的。《珍珠塔》这部书的唱篇非常之多,是要用沈调与薛调交替来完成整部《珍珠塔》的说唱。

过去在江南,表演《珍珠塔》唱沈薛调的弹词艺人近于一半。可想而知,当初的“沈薛调”要红到啥个程度。一部《珍珠塔》的书,说了一百多年经久不衰,其魅力迷倒了无数的听客。不要说听沈俭安、薛筱卿的《珍珠塔》书,就是听陈希安、薛惠君的《珍珠塔》,书场里还时常客满而增加立位(票价一样)。我听《珍珠塔》的书至少有七、八遍,有的老听客听《珍珠塔》的书,听得都能背得出来,但还是喜欢听《珍珠塔》这部书。因为演出这部《珍珠塔》书的弹词艺人较多,各人各有说法,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听沈俭安、薛筱卿或陈希安、薛惠君的《珍珠塔》,似乎常听也常感觉是新的。因为,弹词艺人们在这部《珍珠塔》书上经常修改加精,唱腔也在不断丰富。再加上,弹词艺人台在上表演是即兴说表,还穿插针砭时弊噱头(意思:接近于幽默笑话)。所以讲,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书要活人说,才能让听客品味到《珍珠塔》书内的韵味,这也是《珍珠塔》这部书长演不衰的原因之一。

听“小书”主要听个“静”和“情”。当走进书场聆听到弦索叮咚余音绕梁,会使你烦恼的心情一扫而光。如歌如诉的琴弦声,似恋恋山泉,丝丝倾入你的心扉。又好比六月里天气,喝上一碗冰镇绿豆汤,从里到外的惬意。陈希安在书台曾放噱说:“经常来听评弹,能使你身体健康六脉调和。上一次有位老伯伯撑着拐杖来书场听书,听完我一档书散场时,立起来精神抖擞往外走把拐杖忘记了书场里。你说灵光哦?常常来听书,保你手脚轻健,年纪可活到九十九哦。”虽然,这是陈希安放的噱头。但是,常听评弹的听客是没啥火气,脾气性格也很温和这确实是不假。我从没有看到过,在书场里听客为一点小事而相互争吵的。书台上的“说、噱、弹、唱”让人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听客在台下听说书,也是一种安静怡悦的享受。

说到“情”,《珍珠塔》这部长篇书。在“说、表、唱”的过程中,刻画书中人物是非常细腻。如:河南祥符秀才方卿,相国之孙,因其祖为奸臣陷害而死,家道中落,县官追缴田赋,并以将革去功名相胁。方卿遵母命赴襄阳,姑夫陈培德处借贷。巧逢姑夫寿诞。寿礼全无少主张,只好先进陈府求见姑娘(姑母)。姑娘以方卿落魄,加以奚落,方卿负气出陈府。其表姐陈翠娥从丫鬟口中得知,指腹未婚夫穷困潦倒。就把母亲从方家作陪嫁的一座珍珠宝塔,伪装包成一包干点心。在陈府的后花园赠于表弟方卿,也就是脍炙人口的唱段《这包干心》。说书人,通过“说、表、唱”方式来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情”达到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步。又如,《妆台报喜(七十二个他)》、《十八个因何》、《方母责打三不孝》……众多的叙述场景,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从姑娘(姑母)陈夫人、陈翠娥、方母及丫鬟彩萍等人物,其内心喜怒哀乐的刻画,两皆不悖情理,都真诚真挚。且井然有序而又浑然于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把故事“说”到这样的境界,就是古今中外任何类别的叙事艺术都是望尘莫及矣。

前辈弹词艺人,在马调和魏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沈调与薛调。又通过沈、薛的合作,成为沈薛调。一部《珍珠塔》红遍江南,直至流传到今。《珍珠塔》的书,配合沈薛两位的三弦和琵琶可以讲是相得益彰。在书台上,说唱《珍珠塔》的艺人,基本上都是双档。因两个人的嗓音不同,所以要用调好音的两套三弦和琵琶。唱沈调,用薛调琵琶来衬托;唱薛调用沈调的三弦来配合。使得沈、薛调之间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一个重要特征。说明,演唱沈薛调的琵琶在弹奏上是非常有特色。创造和形成了与唱腔若即若离的伴托方法,沿用至今,世称“薛调琵琶”,誉为书坛一绝。薛调的传人:庞学卿、郭彬卿、女儿薛惠君继承了其弹唱艺术。

由于,《珍珠塔》这部长篇弹词在民间影响深远。故评弹业余爱好学唱者也众多。八十年初,“评弹业余爱好之友社”在沪上又重新兴起。其中不乏有对《珍珠塔》情有独钟的一些爱好者,学唱《珍珠塔》中的片段有模有样。其弹唱水平不比专业演员差多少,是长篇弹词《珍珠塔》广泛影响所带来的结果。当时,在红色现代书目兴起滚滚浪潮之中,还有民间一股对传统文化追求的热情实是难能可贵。在传统书目与红色现代书目碰撞中,呈现出了经纬分明。那些传统书目中的清官廉吏、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善恶有报……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深深扎在老百姓心中了。

“说、噱、弹、唱”,是弹词艺人的四项基本功。“弹”奏乐器是艺人以“说书”为生的一个重要卖点,也是弹词艺人的吃饭家生。过去有的弹词艺人,在说书前表演琵琶弹奏。也有的艺人在演出中会充分利用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创造某种意境,或者营造出和叙述内容紧密相关的环境氛围。如在有的书目里,弹奏琵琶的艺人可以用“绞弦”的高超手法弹出类似雨打纱窗的声音,充分营造出寒雨敲窗的感觉。弹奏的艺人都会钩、弹、磕、拍、摘、打、扫、轮,种种手法。最流行之大套琵琶,如《平沙落雁》、《霸王卸甲》、《划龙船》、《大洋操》等,调名繁不胜举。故所以,入这一行当的艺人,从小就在弹奏三弦与琵琶上,下过苦功夫。很多弹词艺人在乐器上都有一套看家本领。

(未完待续)

http://bbs.kanzhongguo.com/viewtopic.php?f=31&t=9348

来源:看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