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凭啥成了科学发展的典型?
不久前,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195名工人被确诊为矽肺病,这一数字创下了企业一次性检出矽肺病人数全省之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高污染企业竟是当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然而,《检察日报》的记者采访发现,这个好典型实际是个不仅以牺牲职工生命健康,也以牺牲当地资源、环境为代价畸形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企业每生产一吨工业硅,平均耗电1.3万度,电费成本占公司生产成本的比重通常都在50%以上。
不仅能耗高,污染严重也是恒盛公司一大特色。由于长期在粉尘环境中作业,公司的工人早在2006年就出现头晕、气闷、乏力等症状,但公司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今年3月,一些网友将恒盛公司可能上千工人患职业病这一情况在网上发布,引起了中央领导重视。今年4月,在上级部门的督促下,恒盛公司对公司目前在岗在册和部分已离厂的工人总共133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最终确认其中195人为矽肺病人,工人矽肺病检出率竟高达14.58%。这些工人中,还有261人X光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影像学改变,需半年后进行复查。
如此污染典型的企业,竟然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典型,这是多么滑稽的现象。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环保部门,监管职责究竟体现在哪里。
据了解,2005年前后,恒盛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5套粉尘回收设备,并通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的验收。但是回收粉尘“不经济”等因素,导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个摆设。可以想象,每次环保部门例行公事的检察,都看到设备的正常运转,但实际上,人一走,设备就停。你要说环保部门的人员不知道这猫和老鼠的默契游戏,那一定是低估他们的智商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据悉,公司的快速发展,显然得到了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如建厂所需办理的手续,有关部门“特事特办”,只用8天时间就办妥了。公司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县财政拨出5万元专款进行扶持。重大事故发生以前,当地安监、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曾下达过整改通知书,但由于某些领导的保护,“有关整改措施落实得都很差”。
我们要问是哪些领导在护短,是哪些部门在争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经常听到地方政府官员重视环境的口号,我们也经常听到环保部高官的严厉执法的口号,但是当一个极端反面的典型出现时,我们发现,这些口号竟然真的只是口号。“特事特办”是不是环保部门防水的典型官方语言!!!
据说,直到重大事故发生,当地领导仍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矽肺病患者的治疗、赔偿等问题尚未解决、此次事故调查结论尚未向社会公布的情况下,当地政府竟然又在进行协调,试图让这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早日恢复生产。我们期待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又一个令人信服的处理意见,而且必须追究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