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家具的演变(图)

 2010-05-10 00:4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汉画像石。画分上下两格。上格主人凭几而坐,右一人跪献。左一人跪持便面,一人持笏作拜谒状。下格左为空马车,右为二人执手。

中国的木家具与建筑、服饰、饮食一样,都是本土民俗的产物,显示出独有的魅力。

自春秋至汉代,中国古人在起居民俗中,皆为席地坐卧。以地为席,一般不需要另备椅子。商代甲骨文中虽然有“床”的象形字,但床在当时并不是普通人所用。家具的高度也有限制,以人席地而坐时的视平线为基准,或以双手活动的范围为基准,既不能高又不能低。最早的家具,是一种竹编的小方片,名“筵”。当时,礼制已贯彻到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所谓的礼节或礼俗。礼俗之中,人的坐姿,最正规的就是宾主相向而跪坐,也就是先跪下,然后将臀部坐在小腿上,名为“跽坐”。“筵”,就是跽坐时的坐垫。《诗经 大雅》中说的“授之以筵”,就是请客人于筵上就坐。

筵本是原始坐具,为何被列到家具行列,原因就是后来它被升级为榻(木制),或曰“筐床”。汉代的画像砖中,常常绘有这种矮榻,有单人坐的,也有双人坐的。榻与后来的床并非一物。有了这种坐具,当然需要承具,即承受、摆放东西的家具了。原始的承具是“几”。这个“几”字并非是简化字,而是象形字。上面一块平板,两端有垂直的支腿;也有将平板夹在两腿中间,呈“H”形的。平板上可摆放礼器、酒具等,古人称之为“承几”、“食几”,也有称“凭几”的。宾主入坐,凭几可以放在身前,也可以放在身后。放在身前的凭几如同小板凳一样,坐累了可以俯伏;放在身后的凭几呈弧形,类似后来的圈椅靠背,以备入坐后倚靠。因此,这种凭几有蹄足作支撑。

凭几是为了久坐舒缓身体之用,因而古代的车厢中也常设凭几。比如,南宋六朝墓中,就曾出土过车厢内设有凭几的陶牛车。凭几与方凳结合,就演变成我们现在的椅子了。

桌椅等高足家具,是席地坐卧之民俗改变以后的产物。曾有人依据宋徽宗赵佶所绘制的《听琴图》上的案几、椅子,来判断高足家具是在宋朝才出现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国自两晋南北朝时,西北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佛教文化便影响了内地,中原地区的旧有礼制、礼俗多有破坏,使得坐姿大为解放,既可以斜坐,又可以“蚨坐”(盘腿而坐),还能够“箕坐”(双腿前伸,呈簸箕形)。而原来的《礼记》中就有“坐毋箕”之规定,是不准这样坐的。而且,从两晋南北朝遗存的壁画、画像砖等形象资料来看,道释人物的坐具禅椅(敦煌莫高窟285窟)、高凳(龙门莲花洞)、胡床(敦煌莫高窟257窟)等高足家具就已经出现了。

在“几”的平板下加支足,可谓后世家具的母体了。平板若是起沿,下加短腿,取其轻巧,即为“案”。河南信阳县台关楚墓就曾有实物出土。梁鸿、孟光故事中的“举案齐眉”举的就是这种案。辞书上的解释是“小者为几,大者为案”。这是根据几千年的家具史而言,汉代以前肯定不是,不然的话,孟光岂有如此举案的臂力?桌子确实是“几”的高足化产物,后世的案其实就是桌子,如书案就是书桌。“几”加上箱即为柜,汉代就有了。

中国汉代以前的家具,很多都能显示出当时的民俗、礼俗,如屏风一般都设在床前或榻前,挡风的功能很小。辽宁省辽阳市汉墓的壁画,绘有主客相对而坐在带屏风的榻上,让屏风隔开侍者,突出了主人的尊荣显贵,家具的礼俗性从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中国木家具还是本土各民族风俗的融汇物,胡床即为一例。胡床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床,而是一种皮面可以折叠的交椅,类似现在的马扎,但系高足,人可垂足而坐。胡床传入中原地区后,影响到木家具的高足化,也启示了后人,使得后世的造床趋于完备。

来源:太原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