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家谈中国:慈善是一种心态和情操 (图)

作者:刘英团  2010-04-30 03: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盖茨和他的妻子要把自己很大一部份财富捐给社会

一个社会,如果富人只管赚钱,其他的一概不顾,那么穷人势必会因失望而绝望,最终选择“革命”、“造反”之路,用激进的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最好的社会结构就是要让所有的穷人都能活下去。

慈善是什么?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回会想起捐出自己绝大部分家产的“贤富”盖茨夫妇和股神巴菲特,还有卡内基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进而联想到种种与之相悖的“反面典型”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口诛笔伐。

是啊,除了给3个孩子每人留下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余98%的财产全部留给慈善基金会的盖茨“在有生之年,还要将400多亿美元的财富捐献给社会。”

其实,像盖茨这样的“贤富”在美国比比皆是。在世界富豪排行榜名列第二的巴菲特也写下遗嘱,将总价值305亿美元的个人财产的99%捐赠给慈善事业,用来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造就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弱势群体。生存、就业、疾病等让这些人生活的毫无尊严。

姜堰市张甸镇单庄村70岁村民薛文全在儿子、儿媳相继因病去世后,仅仅因患上了食道癌花去2.5万元医药费,就想到了轻生。如果不是当地经济能人宋风鼎、刘萍夫妇拿出10万元和张甸医院干部职工共同建立“120”医疗救助公益基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我们无法假设这位70岁的老人是否会走上轻生的这条不归路。

慈善,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好事、帮助有困难的人。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已经成为弥合社会裂痕、平抑仇富心态的一剂良药,而富人的支持、资助则是一种极好的形式。

然而中国的富豪却多少有些麻木。以SARS捐款为例,中华慈善总会接受的捐款中只有一个以个人名义捐款的富豪,而且很慷慨,捐了200万元人民币。民政部的发言人也说:“没有什么富豪捐款,我们收到的大多是以企业名义捐的款。”而且,调查显示:国内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公益捐赠。

“豪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慈善的核心是爱心,慈善事业需要靠“心”去做事业。当然,更不能将慈善视为施舍。

为了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了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健康的发展,宋风鼎、刘萍夫妇这对“慈善夫妇”献出了金钱、献出了爱心,让那些深陷困境的人重新站起来了,寻找到生活的希望。

或许有人会说,每年50万,没什么啊。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宋风鼎、刘萍夫妇已经在没有聚光灯、没有媒体高调宣传报道的前提下坚持了6年,这种精神和情操比那些在镁光灯和媒体高调报道之下方才拿出几百上千万的大企业比起来要高尚的多。并且,这对“慈善夫妇”还将持续不断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这种“善心”和聚光灯下、媒体高调宣传报道下的“善行”做根本性区分。当然,我们更期待更多的富豪能够既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企业家,又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慈善家,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性事业,主动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中国河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