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漳州 断蛙池 传说

 2010-04-21 11: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位于中国大陆闽南的漳州市,是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有许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和传奇故事。“断蛙池”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断蛙池”在漳州市区,即现今延安南路东侧,是一个面积甚大且年代久远的古池塘,早先与护城河相连,绿波荡漾,有鱼有虾,同时青蛙成群,春夏时节蛙鸣阵阵,是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田园景色。

为何蝌蚪成群蛙声不断的池塘却名叫“断蛙池”?这里面有着传奇的故事。民间流传着很多种版本,我儿时最常听说的,是一则与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有关的故事。

传说中的“断蛙池”,原名“丽藻池”,南宋绍熙年间,朱熹任漳州知府,他白天在府衙办事,晚间则住在“丽藻池”旁。

由于每到夜晚,池塘边群蛙鼓噪,时断时续,影响了朱熹夜读和著述,于是他随手提起红珠笔,在一白纸上画了一个“×”字,嘱书僮拿去放在池塘岸边,书僮未听仔细,竟将字条放进池塘里,窗外蛙声很快就沉寂。

至次日清晨,池塘里却漂浮起无数大小不等腹部朝天的青蛙,原来池里的青蛙,都已经死掉了。

朱熹问明情况,就命书僮赶紧去把那张纸条,从池塘里捡捞起来。

时隔不久,青蛙又都复活了,但颈部却都留下一条淡红色的痕迹,像伤口愈合后的斑痕。

从此以后,这池里的青蛙脖颈部就都有一浅红色的印记,而有异于别处的青蛙,人们也把“丽藻池”改称为“断蛙池”,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这当然是传说的民间故事,但也因这传说,而让许许多多的人记着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漳州断蛙池”。

上世纪五○年代,“断蛙池”旁建了一座汽车客运站,填去了部分池塘,缩小了的“断蛙池”,在四周房屋的环绕中,当然慢慢变浅了,人们也不再于池中养鱼育虾,青蛙也渐渐地减少了。

再后来,汽车站搬迁了,到了九○年代,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剩余的大半池塘也都被填平,池址上盖起了多幢高层公寓大楼,纵横的街道中车水马龙,池址已不可寻,历经千年的“断蛙池”也彻底消失和“断蛙”了。

来源:世界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