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曝尸河边?
据人民网3月30日下午消息,,济宁市洸府桥下河边的胎儿与婴儿尸体已增至21具,其中8具已证明来自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8具中有3具被证明为医治无效死亡。3月31日,当地政府称21具尸体均来自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该医院太平间工作人员2人私自收取家长费用违规处理尸体,已经被治安拘留。一起疑点重重的特大丑闻,就这么迅如闪电地结案,处理轻得像抚摸,这是为什么?
据2010年3月30日新京报报道,3月28日傍晚,济宁市光复河附近居民在光复河桥下发现15具婴儿遗体。“最大的身长有60厘米左右,头发清晰可见,最小的初有人形轮廓。”“济宁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钟海涛介绍,初步调查,15具婴儿遗体可能是当地医院里引流产或者病亡的死婴,按法律规定,属于医疗垃圾。”因为光复河属附近居民饮水水源,钟海涛承认这一事件“属于医疗垃圾处置不当”。
有网友评论说,“哪里没有这种丢弃婴儿的,只是没曝光罢了。”此话似乎过于夸张,但同类事件确非头一次发生。2009年6月23日上午,在襄樊市鱼梁洲沙洲整治工程第十标段,一辆大铲车一铲铲出一堆遗体和残肢。当地警方确认这些遗体和残肢来自襄樊市中心医院,并完全接受了医院自己的说法,称这些来自“难产死婴和三无人员的遗体及伤员截肢”。我曾在新快报发表文章《襄樊“8具无名尸”应给个明确说法》(2009年6月29日)、《襄樊无名尸“变性”恐别有用心》(2009年7月9日),对警方所确认的院方说法进行了质疑。
鉴于襄樊的先例,同时考虑到作为饮水水源的河流并不是集中处理医疗垃圾的场所,我假定这次济宁光复河桥下的15具尸体来自同一家医院。
的确,当今中国大陆堕胎很多,但自愿堕胎的,通常不会等到胎儿“初有人形轮廓”。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怎么可能一下产生那么多婴儿或“初有人形轮廓”的胎儿尸体?婴儿的父母为什么没有把孩子尸体抱回去?如果加上抱回去的,这家医院一年要死多少孩子和“初有人形轮廓”的胎儿?它到底是医院还是阎王殿?或者,是不是当地又在搞什么运动了?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任何自然人从出生至死亡都具有人格。一个孩子哪怕出生后只生存了一分钟,他(她)也跟我们一样具有平等的人格。他(她)的遗体跟成年人的遗体在法律地位上并无不同。对人的尊重必然延伸到对尸体的尊重。遗体归死者近亲属所有,性质上属于寄托哀思的纪念物品;但由于保存困难,为了公共卫生利益,应当依本地善良风俗安葬。他人擅自处理遗体,不但死者的近亲属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还可能构成侮辱尸体罪。请问钟海涛先生,阁下爷爷的遗体当年是不是留给医院按垃圾处理的?刑法为什么不规定一个侮辱垃圾罪?
“初有人形轮廓”的胎儿尸体从未具备人格,由于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侮辱尸体罪不能适用于侮辱“初有人形轮廓”的胎儿尸体。但是在民法上,应将擅自处理尸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则类推适用于擅自处理“初有人形轮廓”的胎儿尸体。类推使用的理由在于:第一,医院没有任何权利获得胎儿的尸体;第二,孕妇既然怀孕至胎儿“初有人形轮廓”,堕胎即非强制也多属万不得已,不可能对曾经在自己腹中长久活动之物没有感情;第三,由孕妇将“初有人形轮廓”的胎儿尸体抱回按人的遗体安葬,有利于形成尊重人、尊重遗体的善良风俗。
当然,如果这些胎儿或婴儿尸体是他们的母亲或父母遗弃的,他们自然不能向医院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问题在于,身为人母或身为人父,他们为什么抛弃自己曾经的骨肉?为什么不给视自己曾经的骨肉为“医疗垃圾”?这让我想到2008年奥运会前全国各地铲除的那些标语:“能引地引出来,能流地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 。墙上的标语如今是刮掉了,被扭曲的观念却不是那么改变。这也让我想到今天仍然随处可见的流产商业广告。中国法律对胎儿的保护,也仅止保留她(他)活着出生时继承的遗产份额和孕妇不判死刑,既没有“活着出生的,胎儿视为已出生”的概括规定,也没有规定胎儿出生后享有对自己在母腹中所受他人的伤害或受孕期间父母被害(通常是父亲,因为母亲死亡胎儿成活的可能性极低)的赔偿请求权。对母腹中的胎儿尚且如此,又怎么可能给与已经死亡的胎儿或婴儿以人的尸体应有的尊严?只要“一头猪出生,人均GDP增加了;一个人出生,人均GDP却减少了”的潜意识仍然深入人心,中国人就不可能享有人的尊严。
想必也有一些父母或准父母本不愿意遗弃自己骨肉的遗体,但是高昂的火葬成本迫使他们这样做。找几块旧木板自己钉个简易的小棺材,将孩子深埋于地下,上面种上一颗树,原本成本很低,比火葬更少污染,完全不占用土地,有生命的树也比没有生命的墓碑更便于寄托父母的哀思。但是在强制火葬制度下,这是不允许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