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现在成为中国社会的公害了,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 上的提案,据说有一半是针对高房价的。从总理到部长的各级领导,都表态要解决高房价问题。
银行系统自然要充当中国政府调控的马前卒。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央行和银监会2月22日联合发文要求,对于经金融机构尽责调查发现或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存在囤地、炒地、捂盘惜售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不得发放新增贷款,已有贷款要迅速采取保全措施。这份《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银行要加强区域风险评估,适当提高贷款条件。各金融机构不得为争夺客户而随意降低贷款标准。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严禁对项目资本金不足、“四证”不齐等不合规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发放贷款。
此前个人房贷收缩可以看作是压缩需求,此番针对房地产公司的信贷收紧,那就是削弱房屋供给能力,从抑制房价上面看,这是非常失措之举。但如果真的是一视同仁压缩房地产企业信贷,让市场预期房价走弱,这项措施即使是心理按摩,那也是通胀预期管理的政治举动,这也还说得过去。但事态显然不是市场想象的那样。
最近一周,市场频频传来中央企业获得商业银行巨量信贷额度的消息。中国中铁3月10日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业银行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中国中铁提供总额为1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这是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银行授信额度。之后,农行正式向葛洲坝集团授信200亿元。3月15日,中材集团与广东发展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发银行将为中材集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50亿元的授信额度。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亦不甘落后。3月8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向央企伸出信贷“橄榄枝”。今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500亿元《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么多信贷资金哗哗地流向央企,央企怎么用?
有研究机构统计,截至3月15日,今年北京成交的22块非工业用地中,有12块为央企背景房地产商拍得,央企拿地项目首次超过五成,成为绝对霸主。特别是在 “两会”后,央企拿地热情高涨。3月15日,央企接连制造了北京的总价地王和单价地王。目前,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据说国资委要加强管理,要求其退出,可现在房地产行业热得发烫,这些涉足地产行业的央企或者地方国企,真的甘心退出? “两会”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制造了多个“地王”神话的中国海外集团总经理孔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个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国企,进行土地储备的做法无可厚非,“人们经常把商品房比作面包,把土地比作面粉。一个做面包的企业去买面粉,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但问题是,你要不是国企,你上哪里去贷到买面粉的钱呢?
央企实力雄厚,成为银行信贷傍大户的好对象,这没有什么问题。银行现在都是上市公司,都是在市场中混饭吃,光靠红头文件活不了。但即使傍大款,也得有个规矩。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明确表态,任期内解决高房价问题,但央视二套节目此后打趣说:“房价不是总理说了算,而是总经理说了算”。哪个总经理说了算?现在看来,确切说是央企总经理说了算。
价格决定成本,而非相反。因此,高房价决定“地王”迭出,而非相反。这其中逻辑,经常被大众和媒体误解。就中央来说,抑制高房价方式,一种是紧缩货币抑制需求,不过这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好比让病人进冰窟冷冻治疗高烧。高烧是退了,人最后也翘辫子了。这招代价太大,不是迫不得已,中央不会出手。另一种,就是扩大房屋供给。这就要地方政府扩大建设用地供应量,银行再加大房地产业信贷投放,让地产商没日没夜加班多盖房子。现在呢,反而搞地产信贷“精确紧缩打击”!如果仅仅是让大家看空地产行业也就罢了,这也是通胀预期管理嘛。却偏偏给央企国企放水,让资金从这个口子流入地产行业,让人不禁狐疑:莫非政府帮着撵走不相干闲散资金,好让长子们吃独食?
安邦认为,作为信贷政策,应当是公平合理的,彼此之间不能有矛盾冲突。现在实行地产信贷政策,其实逻辑混乱,让人莫名所以,非但不能抑制房价高涨,反而加大市场对中央财经政策目标的狐疑。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