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新解(图)

国人熟知的俗话“从口入”,人们一般理解为吃了不卫生、不洁净的东西会得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疾病,每天习以为常的饮食喜好,很可能正是健康的敌人。

现在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等慢性病,其实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吃出来的,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都在喊病从口入,却没人喊病从口出,其实懂得怎样吃才能够养生,可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常年饵生之奇法,积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老祖宗说的“食疗胜药疗”,都让我们弄丢了。

得病,第一条是不良生活方式,第二条是营养不均衡。以传统中医观念为理论来解释怎样吃才符合养生之道。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所以在中医体系里我们所吃的食物也有阴阳之分:寒凉食物为阴,有清热、去火、解毒的作用;温热食物为阳,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的作用。身体内寒气较重的人,要选择温热性质食物,如牛羊肉、洋葱、韭菜、生姜等;身体内热大的人,吃多了温热性质的食物会燥。

吃哪种食物也跟季节有关:

夏天多吃寒凉的东西以清热解暑,冬天多食温热的食物以保暖祛寒。如果天热了吃狗肉可能会热出病来,导致咽喉疼痛、大便干燥、胸闷心烦;如果天冷了吃西瓜,轻者胃痛、腹胀,重者腹泻、腰疼。张悟本还特意提醒大家:现在经常吃反季节的东西,在天冷的时候大吃寒凉的水果、蔬菜、饮料,是违背养生之道的。

“长生不老”是奢望,但“健康到老,无疾而终”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医讲究天、地、人合一,要顺其自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健康。以人的五脏为根本,是中医的养生学,认为五脏保养得好,身体就好,五脏有病了,人也就有病了。

那么,吃饭的时候怎么给五脏做保养呢?

如果按照食物的颜色来分,五脏各好一口:肝吃绿色的,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但是具体怎么吃也有讲究,所谓“药食同源”,也可以说会吃它就治病,就是“药”,不会吃,就是“食”。比如都说白萝卜养肺,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那么为养肺,吃白萝卜就不要煮熟吃。再比如,我们每年夏天都喝绿豆汤,为的是去肝火,但一般人并不清楚绿豆汤怎么做、怎么喝才有养肝去火的功效。绿豆洗净加水,盖上盖煮,中间不要打开盖子,开锅5-6分钟,绿豆似开没开,这时候汤最绿,那个汤才是养肝去火的,等到熬烂了,那就是解馋的。把这个汤倒出来,当水喝,剩在锅里的绿豆,再加水熬烂了,当饭吃。

从味道来分,甜酸苦辣咸这五味分别供养五脏六腑。传统中医理论说:酸养肝,苦养心,甜养脾,辣养肺,咸养肾。这五味的调和及摄取,能够使人保持健康,所以什么口味都得吃点。但是,还得知道,过酸就会伤肝,过甜伤脾,过辣伤肺。现在说吃醋、吃苦瓜好,就顿顿都是这一口;孩子以饮料代替了饮水;从南到北,不分四季地盛行吃辣……都变成健康的隐患。均衡营养,就是什么都不能过度。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