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生活定律,说:
生活定律1:当你经常被别人指责的时候,说明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生活定律2: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出风头的人,是因为这样妨碍我们出风头;
生活定律3: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你嫉妒别人,说明你无能。
其实这样的话在我国是古已有之,如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中,就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之说。
李康的《运命论》是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关系的。这篇文章开头就说“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然后就提出了关于“运”和“命”的关系问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段话其实是在说很多能人志士明知道会这样,但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还是会作出牺牲。但这段话后来慢慢演变为诸如“出头椽子先烂”这样的意思了,变成规劝他人不要过于优秀而要甘于平庸的常用语句了。
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用无数的事实在证明着这句话。很多有才能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地开始甘于平庸,渐渐地磨平棱角,并开始人云亦云。这种现象实在是中华酱缸文化的一大特色。
李康在《运命论》中说,“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所以,李康认为,志士仁人明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但“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途,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击节!
愚以为,现实生活中需要一定的妥协和中庸,但绝不可迷失自我;可以采纳、尊重他人意见,但绝不可没有自己的思想。尽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但“虽千万人,吾往矣”!
- 关键字搜索:
- 行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