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人谈中国:怎样看出中国教育的真问题?

 2010-02-09 10: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中国中学生高考前的苦战

前不久南方周末报道: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解读“钱学森之问”时说:“中国的教育投资已经很大,人也很多了,师生比民国时期多了几百倍。但是,现在基本没有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梅兰芳这样的演员等。”

我们抱怨中国没有举世瞩目的杰出人才,总是归结于教育不发达,又将教育落后归结于投资不够,于是大家一起呼唤“加大教育投资”。

这种逻辑多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教育投资推理过来的,乍一看似乎很严谨。可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教授的话点出了一些人的偏见所在,为什么不与自己历史上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呢?

果然,朱教授的与民国时期比较就说明了中国现今教育的真问题——教育投资不足是个问题,但比起教育体制的落后来又是小问题。

教育投资

一些人不能发现真问题,主要是口头上老“辩证”可到实际问题上就不“辩证”了。

无论和中国历史哪个时期相比,今天的教育投资都是史无前例的,可偏偏就是不出大成果,没有与以往大师相媲美的人物,没有一流的文化和科技原创力。

教育投资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教育投资都没用到点子上:大学动辄上千万元修建豪华校门,花高薪“请”一个外行校长领导内行教授,有教授“不辜负”高薪两年炮制200多篇所谓的论文。

当然,我们也可以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教育,问题是那也要辩证地比较,既要与人家比教育投资又要比教育体制。

质量孰重

人家创新发展,成果考核上看重论文质量;我们死记硬背,在成果考核上看重论文数量。

我们再大的教育投资只能培养出纸上谈兵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却很难培养出像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

现在许多国人只与人家单向地比教育投资,而忽视了教育体制的比较,当体制不对时你再大的投资恐怕也会白白打了水瓢!

的确,中国的教育投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是有所欠缺,但前提是教育大方向得对,否则再多的教育投资也是白搭。教育投资不仅仅是投钱,更要“投”科学的教育体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