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美冲突新特点

三天来,每天都有中美经济摩擦的新消息。今天上午,中国商务部宣布了一项最新的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倾销裁决:将对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白羽肉鸡征收百分之四十三至 百分之一百零五左右的临时反倾销关税。两天前,美国总统在会见美国议员时明确表示不能够容忍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和其他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而在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对奥巴马总统的指责进行了高调反驳。

其实,中美双方在最近三天之内的“非良性互动”只不过是双方在更大范围内的冲突的一个缩影而已。自从奥巴马总统去年十一月中旬访问中国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似乎眨眼间便由“烤箱”转入“冰窖”。不仅连续出台对对方产品的反倾销关税和展开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其他矛盾也纷纷密集走上台面。其中包括美国对军售、双方围绕谷歌事件的公开指责、以及美国总统将会见到访的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等。数月前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中美国”概念,似乎都在转眼间烟消云散。

在不到三个月的短短时间内,中美之间频发的冲突的确有些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在眼花缭乱中,人们又不难看到,与以往的中美之间的冲突相比,这一轮的冲突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冲突出台在时间上的“快节奏”。自九十年代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其间包括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的补贴问题、 对美国出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问题等等。但是,过去中美双方似乎都在这些冲突的节奏把握上有些默契,双方都尽可能地将问题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出台。尽可能地避免给人造成“贸易大战”的印像。但是,这一次双方的制裁和反制裁措施却是密集出台。美国宣布了对中国产品倾销的制裁,中国方面立即跟进对美国产品 的反倾销调查。而且双方的制裁措施出台的密度都大大加强。

这次中美冲突的第二个特点是在方位上的“协同性”。中美之间的冲突从来都不仅仅 局限在经济贸易问题上。在对待反对恐怖主义和反制核扩散问题上相互之间的暗中较劲从未间断,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很少在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政策给与真正的支持; 美国政府也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中国政府压制普通中国人的政治权力的行为进行公开批评;美国坚持对台武器销售、支持达赖喇嘛的宗教自由和西藏自治的立场也并不为中国政府所赞同,等等。

虽然中美之间的分歧是广泛的,但是中美双方在过去都是尽可能地将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贸易方面的冲突分开。不仅在各类冲突出台的时间上前后错开,而且也尽可能不让对方感到某一方面的冲突是另一方面冲突的原因或者结果。但是,这一次却有些“全面出击”或者“协同作战”的苗头。例如,谷歌时间所体现的贸易冲突和网络自由的意识形态冲突的纠结;又如,中国政府将对台军售和对美国公司进行贸易制裁相结合等等。人们正在关注,这种不同性质的冲突的“协同性”是否会成为中美未来冲突的一种常态。

最近中美冲突的第三个特点是中国态度的“激进化”。回顾一下历 史,美国的对台军售、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领导人会见到访的西藏领袖达赖喇嘛等政治举动并非始自今日。但是,中国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采取经济制裁来应对, 这是头一招。不仅如此,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对待西方国家接待达赖喇嘛的态度也比过去要强硬的多。从贸易方面看,中国的态度也由过去的“口头抗辩”变为“对等 制裁”。这些变化似乎表明,随著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对外政策正在由“韬光养晦”变为“实力外交”。

在中国态度激进化的同时,美国人过去对中国人会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真诚合作的幻想正在破灭,那种认为中国随著经济的开放会变成一个民主自由国家的幻想也在破灭。因此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耐心正在丧失。现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已经不是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将如何在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而是它们之间的贸易、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冲突是否会对当前的全球性热点问题产生长久的消极影响,尤其是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冲突是否会祸及自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胡少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