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远征军1942(图)

 2010-01-26 22:4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腾冲县的国殇公墓安葬着9000名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当年40万中国将士入缅抗日,归来不足半数,绝大多数英烈尸骨无存。从1942年2月之后的3年时间里,中国政府先后派遣40万军队入缅作战,歼敌无数,振扬国威,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那些将士的名字、事迹一直无法见诸史册。

直至今年,一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人们又看到了几被遗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但怪诞的剧情、夸张的表演以及近似兵痞的人物塑造又让观众无法真实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这让我们有了写下这期话题的冲动——以已知情节和故事,尽量还原出那场战争和战争里的人。

67年前4月的一天,在43摄氏度的高温下,团长刘放吾带着他的团匆匆赶往一处叫仁安羌的战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黄昏时分,刘放吾和他的113团赶到了滨河北岸。虽然日暮西垂,中缅甸的山地还是热得喘不过气。在滨河对岸,便是仁安羌大油田,油田上空浓烟滚滚,一座座井架坍塌在地上。那里蜷缩着仍在抵抗的英军第一师7000官兵。在第一师的四周,是凶悍的日军33师团。

几个小时后,中国远征军113团将向10倍于己的日寇发动攻击,去解救同样10倍于己的盟军将士,刘放吾不知道自己还有800同袍这一次能不能活着走出战场。

这一仗将名垂青史。这一天是公元1942年4月17日。

敦刻尔克梦魇

一轮轰炸之后,英缅军第一步兵师师长斯高特靠在一根坍塌的井架上,通过无线电话告诉军团长施利姆将军:他的军队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如果救援再不到,他只能选择向日军缴械。

电话那头,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愁眉紧锁。三年前冒着英吉利海峡冰冷的海风,这位将军曾指挥过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让33.8万英法战士逃出纳粹坦克的围歼。但这一次,亚历山大将军不知道如何能让他的7000将士逃出燥热的曼德勒平原。

1942年1月,在日军空袭珍珠港一个月后,日本陆军4个师团如一股钢铁洪流涌进缅甸——不列颠帝国在印支半岛上最后一块殖民地。骄傲的英国人在毫无情报准备和防御部署的情况下,只能眼看着米字旗被日军狠狠地踩在战靴之下。

惨败让英国人丧失了坚守缅甸的意志。但缅甸沦陷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动用了20万人修筑起来的滇缅公路被拦腰斩断,意味着盟国的石油、钢铁、武器、药品失去了运往中国的最后一条通道,意味着三个月后中国抗日军队可能弹尽粮绝,意味着中国抗战的后方——大西南将直接暴露在日军的锋镝之下。

2月,中国西南边陲腾冲县曲石,怒江峡谷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村里的傣族老乡一起涌向村口,个个目瞪口呆:不远处的中缅公路上,行进着一支长得不见头尾的的队伍,战士们的军歌声盖过了怒江的湍流。""

10万中国远征军奉"中缅印"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之命,挥师入缅作战。这是一场太晚的保卫战。日本人进军的速度很快,3月8日仰光沦陷,日军3天向北狂追300公里,将战线推到缅甸中部。

1942年4月,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25万中英士兵集结于此,等待与日军主力决战。8日,战区总司令蒋介石飞抵曼德勒,号召中国军人拚死御敌。然而联合作战方案并未付诸实施。英国人不愿意在热带丛林里拼光自己的士兵,他们只打算利用中国军队阻击日军,而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撤到印度。近似卑鄙的逃跑发生在14日,英军第一师置友军安危于不顾,单独撤离阵地,向仁安羌油田撤退。日军33师团趁势紧逼,一支3000人的联队近乎奇迹地突破英军防线,隐秘地绕到英军后方,当斯高特看见大桥上飘起的太阳旗时,立刻明白自己已被33师团关进了铁瓮。

紧急求援,英军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一个42岁的中国军官身上,他叫孙立人,他在曼德勒的新编38师扮演了仁安羌烈日下垂死英军的拯救者。接到救援仁安羌英军的任务后,孙立人立即命令刘放吾率113团驰赴仁安羌。

八百壮士

战斗其实在18日凌晨,即刘放吾的113团抵达滨河北岸几个小时后便已打响。刘放吾这一年34岁。这位来自湖南桂阳的上校团长18岁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军校第六期步兵科,21岁担任军校教导队学生队排长,24岁即参加"一二八"上海抗战,与日军首度交手。在以后的岁月里,刘放吾一直追随孙立人。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日军用飞机和巨炮对113团阵地施以轰炸,而113团则向北岸日军发动一轮猛似一轮的正面冲锋,同时用小股部队攻击日军两翼。日军无法弄清对方到底有多少部队,在遭受重创之后,全部涉过滨河,退守南岸阵地。19日拂晓,孙立人师长下令113团渡河攻敌,解救英军第一师。刘放吾率部渡河,猛攻33师团。日军曾全力反扑,南岸阵地三次易手,油田上遍地尸丘。最后,33师团担心被中英部队连手吃掉,于下午5时全部撤出战斗。是役,刘放吾和他的800弟兄毙敌1200人,而他自己也失掉了一半的弟兄。战斗结束后孙立人下令审问33师团战俘,凡曾入华作战的一律就地处决。这几乎成了后来孙立人部不成文的规定。仁安羌战役被认为是1894年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军队首次在境外对日作战取得大捷。刘放吾团长为此被擢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刘归国后被授闲职,穷困无聊,但也因此躲过内战。1954年移居美国。

过眼烟云

1988年3月20日,从台中市向上路一段十八号的宅邸里走出一位老人,邻居们十分惊诧地望着这位老人——33年来,没人见过老人跨出院门。老人就是时年已过88岁的孙立人将军。

1945年7月他率领新一军攻入广西,重返祖国。"8•15"日本宣布投降,孙立人率部接收广州。内战期间,由于和主将杜聿明不睦,加上其身上浓厚的"亲美"背景,孙立人失去兵权,被派往台湾训练新兵。1955年10月31日,由于涉及"郭廷亮匪谍案",孙立人被免去他在岛上的一切职务,软禁家中33年。33年中孙立人只以庭中玫瑰为伴。由于他特殊的身世和历史原因,他入缅抗战的事迹在两岸官方史册上均无载述。1990年,将军病逝于台中寓所。

孙将军病逝的第三年,是仁安羌大捷50周年。在这一年的4月,一位84岁的中国老人在美国被媒体"挖掘"出来。4月11日,在芝加哥卡尔登酒店,造访美国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专门会见了这位中国老人,亲自感谢他和他的团在50年前浴血救出7000英军将士。老人就是50年前的113团团长刘放吾。

1994年,刘放吾团长病逝于洛杉矶。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