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移民仍吃香 投资、专才、优才各显神通

作者:Kachina  2010-01-13 15:4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尽管离港者渐多,但不论是专才还是优才,仍然对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抱有向往,准备苦熬七年。与章子怡、郎朗等明星不同,绝大部分内地人想要获香港永久身份证,都须付出七年的艰苦努力。有人熬得过去,有人中途放弃,也有人成功后却全身而退。

八仙过海居港发展

香港身份证其实分为两种:香港居民身份证和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任何在港合法学习、工作、居留的人士都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但只有在香港出生或者获合法居留7年后的居民,才能拿到卡上有三颗星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俗称 "三粒星"。要获得"三粒星"方法很多,除了传统的投资移民外,优才计划、专才计划和毕业生留港/回港计划是近年来内地人才移居香港最重要的三大通道。

2006年推出的优才计划因众多内地体娱明星的加入而备受关注。优才计划对个人的约束最小,它允许申请人不必受雇于香港的机构或公司,只需向香港特区政府证明自己有良好的谋生能力。

香港入境处发来的材料显示,这项计划每年配额1000人。截至2009年9月30日,三年来只有1010名申请人成功。成功者多来自金融和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商业及贸易,以及大家熟知的体育运动、艺术及文化界星级人物--从中可以反映出香港方面对人才的偏好。

专才计划则始于2003年,申请者须证明自己拥有香港缺乏或无法实时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该计划是内地人实现"香港梦"的重要途径。香港入境处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30日,已有31616名内地专才通过此计划获准来港工作。但受金融海啸影响,专才计划申请在2008年第四季下降15%。

专才们若想成为香港永久居民,需要给同一家公司服务7年。或者,在转换工作时,重新申请专才工作签注,这在现实中对那些希望换工作的人才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而优才们则无此限制。正如一些香港媒体评论员所指,章子怡或是郎朗可以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港工作居住,也不用受雇于某一固定公司,但他们将比那些为香港打拼的内地专才们更容易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

在专才计划实施不久后,特区政府开始致力于将香港发展成亚洲教育枢纽。为吸引非香港本地毕业生留港及回港工作,从2008年5月起,香港推行"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在港修读全日制本科及以上课程的学生,可获得在港居留12个月签注,并且在此期间可以自由从事及转换工作。截至2009年9月30日,已有5272名内地学生通过此计划留港工作。"拿到永久身份就回去"

特区政府的上述举措的确大大提高了内地人才入港的意愿,然而CBN记者发现,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才回流,香港似乎不再像过去那么 "香"。"在这里老板使劲使唤员工。"在港读完学士和硕士的辛迪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近两年,她表示,"我打算拿到永久居民身份证就回北京。北京、上海来的同学大部分都这样想。"

而以专才通道来香港的小林坦承,自己呆了近三年,仍然无法融入香港人的圈子。小林在英国某名牌大学毕业后,被某一大型国际投行聘回香港,现在担任分析师职务。公司为她提供了4万多港元的月薪,年底还有巨额分红,但她日日忙碌,根本无暇享受金钱带来的乐趣。

大多数内地人发现,在香港,几乎找不到一个不用加班的工作。小林说,金融界的朋友都在大喊加班痛苦,和她一样持续长时间加班的大有人在。让她感觉还比较满意的是,目前的薪金让她不用为每月15000港元的一套公寓租金担忧,也可以让她在办公室楼下的高级餐厅就餐时不用太考虑价格。当然,更重要的是到年终,一笔分红才可以让她体会到"专才"的价值所在。

然而香港快节奏、高消费、压力大的生活方式,让不少专才决定停一停、想一想。

2004年,一家欧洲电子元件公司派莉安到香港任亚洲区市场传讯部经理,经向香港入境处提交各种材料后,莉安以专才身份到港工作。2008年末,还有3年即可成为香港永久居民的莉安决定放弃,离开香港回到上海。"香港压力太大了。"她曾感叹道,"一个人在香港生活实在太难。"

香港依然"香"

尽管离港者渐多,但不论是专才还是优才,不管是银行家还是钢琴家,仍然对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抱有向往,很多人仍然在等待7年后结出的硕果。

渴望永久居民身份证的雪莉,从2004年起在香港某著名大学担任项目经理,由于两地长期分离与男友感情生变,2008年她离开了香港。8个月后,雪莉结束两地苦恋回来香港,然而过去的4年居港记录,却由于离港超过180天而作废。在成为香港永久居民的长途上,她回到了起点,但她依然留港。

雪莉的情况不是少数,不少专才都忍受着夫妻异地、感情不定的煎熬。有鉴于此,香港入境处已经从2007年6月1日开始,允许专才的内地受养人,即内地配偶和18岁以下未婚子女来港居住,并且以受养人签注来港居住的内地人完全不受读书和雇佣限制。这项签注措施显示了香港吸引和挽留内地专才的诚意。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香港一家大型中资媒体工作的爱丽丝说:"我那位在深圳住买的房,我在香港住租的房。这边房租高,一个单间套房都接近 5000港元。他虽然拿了受养人签注可以过来,但他在深圳发展得很好,根本不愿过来从头来过。"爱丽丝唯有每周回深圳过周末,实际上仍是夫妻两地分居状态。

来源:互联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