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风向标

 2010-01-13 05: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就在中国媒体行业暗流涌动,前景难辨之际,中国最受关注的新闻编辑胡舒立再次创业,她新近入主的一份杂志周二见诸街头。

这份杂志名为《新世纪周刊》,其主编胡舒立是知名商业杂志《财经》的前主编。因与《财经》母公司在内容管控和利益分配方面产生重大分歧,胡舒立与上百名编辑和经营部门员工集体辞职,成为2009年中国媒体业最受瞩目的新闻事件之一。

如今,胡舒立接手原本知名度较低的《新世纪周刊》,承诺"继续捍卫和推进新闻专业主义"。

中国当局一方面对媒体业进行商业化改革,同时又强化对媒体内容的控制和监管。在这种尴尬而微妙的局面下,这份杂志的命运受到高度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媒体业的一个风向标。

胡舒立团队的一名编辑说:"我们肯定会受到很多关注,有些我们是欢迎的,有些则不。" 他拒绝透露姓名,称杂志对接受采访有规定。

这位编辑说:"我们认为大方向是透明度和公开性会变得更高,如何在冒进与倒退之间达成平衡,则是我们的任务。"

《新世纪周刊》本期报导了北京律师李庄涉嫌伪证罪案、中石油油管泄漏污染黄河、昆明在建机场坍塌事故等事件。这些在当今的中国并不是什麽出人意料的话题。当局一方面允许不断扩大对社会问题的报导,而将那些可能直接对重大政策构成挑战的话题则设为禁区。

中国广电总局今年初发表文件称,私营部门对媒体产业的投资将会扩大,并鼓励大型媒体集团上市。但在这些改革措施的背後,则是当局加强媒体内容管控的决心。

香港大学的中国新媒体学者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说:"这场改革的宗旨是把曾经的宣传工具改造成企业。"

"但别忘了它们是国有企业,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领导力,控制着所有的国有企业。"

由于政策缺乏透明度,中国的媒体、投资者和记者们依旧要如履薄冰一般摸索前行。同时,由于中国对外资投资媒体的资金水平、可投资领域及对内容控制程度方面仍有诸多限制,外国投资估计仍旧无法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媒体市场咨询师大卫・沃尔夫(David Wolf)表示:"中国政府希望能有一些外资介入,以提升中国媒体的管理水平及软技能。"

"但中国不需要资金,所以不需要让渡管控。"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3亿消费者、国家补贴及广告商对出版业的信心,令中国报刊业在过去几年中的表现远胜西方发达国家同行。

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8年中国共出版期刊9,549种,报纸1,943种。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不乏纯意识形态的宣传手册,但有关时尚、健康、旅游及小资生活方式的光鲜杂志亦如雨後春笋一般挤满了报刊摊。

尽管多数报刊归根到底还是由政府拥有并管控,但新锐报刊往往有商业投资,并乐于通过批评性报导吸引读者。

香港大学学者班志远称:"传媒业者早已学会利用中国媒体业的混乱局面求得自身发展。"

媒体业专家喻国明表示,中国希望驾驭商业力量打造传媒机构,向大众及全世界传播中国的理念和价值观。

"这些改革将加强业界多元化及竞争。"喻国明说。他称,审查机关也会有选择地给与一些媒体更大的回旋馀地,以促进媒体产业的现代化。

"不同的媒体将适用不同的标准。关键大报将保持党的喉舌地位,而一些商业媒体预计将较少扮演政治宣传角色。"

尽管媒体业的竞争逐渐激烈,但监管条例很可能对新闻业和投资者造成阻碍。

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旨在巩固而非削弱国家对媒体的管控。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和改革办主任范卫平上周向记者表示,此次改革不会带来新闻监管模式的改变。

原题目:胡舒立再次创业 《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风向标
来源:路透社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