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周作人为什么说他是和尚转世?

 2009-12-18 22:5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周作人,本名魁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鲁迅曾经被中共捧为座上宾,不过现在也被冷淡了,而周作人一直被打成落水狗。1885年1月16日出生于一个逐渐衰落的士大夫家庭。6岁开始启蒙,和已经上学的乃兄鲁迅一起师从寿镜吾先生,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读完了《中庸》《论语》《孟子》,积累了的基本的国学功底。12岁,遭父丧。17岁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入管轮班学习海军,阅读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著作及译著《天演论》《原富》等,开始接触西方新思想,同时受林琴南翻译小说的影响,翻译了《侠女奴》、《玉虫缘》,逐渐走上文学道路。

关于周作人的出生,有个美丽的传说:周作人是和尚转世的。周作人出生前,他的一位堂叔,半夜回家进屋时,看见一个白须飘然的老者站在那里,转眼就消失不见了;而到了下半夜周作人就诞生了。绍兴民间的说法是——投胎到大户人家的男孩,往往是前世修行得道的高僧。周作人不止一次在文中提及,和尚转世,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50岁生日前两天,周作人写了两首自寿诗,引来了蔡元培、胡适之、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唱和,这两首自述心曲的诗分别用了和尚转世投胎的典故,不难窥见周氏受其影响之大:
  
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来寒斋吃苦茶。      

其二: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中年以后,周作人著文自觉追求冲淡苦涩的审美风格,许多书名都有苦涩的含义,如《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药味集》、《药堂语录》、《药堂杂文》活以“苦”名之,或以接近“苦”味的字替之,不特如此,他还自号药堂,并以“苦雨斋”命名居所,显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而“苦(谛)”正是佛教“苦集灭道”四谛的理论基石。佛教认为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生别离,芸芸众生,谁也无法超越,只有完全解脱后方能抵达涅槃之境。佛教这种对世界认识在周作人那里引起了共鸣,从下面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与佛教的关联:

苦人这两个字,
引起我许多亲密的感情。
我们谁不是苦人呢?
坐汽车的,穿狐皮的,
又何尝得到人间的幸福?

周作人最值得后人品味的还是他那独具一格的散文,他那冲淡平和的气象,自六朝而明清一路蜿蜒而来,并孱入了日本文学的物哀、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蔼理士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韵。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