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东晋名僧故事:虎溪三笑(图)

 2009-10-14 00: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虎溪是庐山的一条小溪。庐山上的水,从剪刀峡汇聚而下,经虎溪,从东林寺前流过,再穿过一个村子,然后一直北下到长江,转而东流向海。这虎溪原是很有名的,其名气恐怕与东林寺不相伯仲。

东晋名僧慧远,潜居庐山三十余年,名重一时。但他坚守其志,足不涉世,影不出山。当时权倾一时的桓玄曾以“震主之威,苦相延仕”,但慧远答辞坚正,确乎不拔,莫之能回。为表其志之坚,慧远以后索性连送客都不再越过虎溪,否则虎就吼叫,故名虎溪。

一次,陶渊明、陆修静来访,慧远送客出门,谈兴正浓,不觉走过了虎溪桥,三人发觉后,大笑而别,后人遂于桥畔建亭,以记其事。

因此留下“虎溪三笑”的美谈。

李太白《别东林寺僧》咏道: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妨过虎溪。

江西庐山东林寺虎溪三笑亭题为: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桥跨虎溪”四字,点明亭的位置。三教,指陶渊明所代表的儒教,慧远所代表的释教和陆修静所代表的道教。三人在此倾谈交流,会心而笑。文苑佳话的介绍,使名山古迹增光添彩。下联“莲开僧舍”,莲为佛教象征,此指慧远创建莲社,宏扬佛法,故云“莲开”。华严教义认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小事物间相容相即,故云一朵莲花可见一世界。又认为佛为昨乐众生而幻化无数之身,故云一片莲叶体现一如来。如来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联语切亭切寺,言事言理,对仗工整,是作者精心结撰之作。
甚至有人说:“庐山之名因三笑而高,慧远如巨峰,陶渊明如奇岩,陆修静如飞泉,三者相依成庐山,三贤相依成盛名。”庐山是宽容、开放的,不同的思想都能在这里发展,而且发展得相当精深。

三人三笑语,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平友好,思想与思想之间相互交流,这就是和谐的虎溪三笑。

后人宋代石恪《三笑图》、李伯时《白莲社图》都将这段佳话入画图中,僧智圆、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等为《三笑图》作赞,虎溪三笑成为经典传说故事。也成为古往今来画家笔下的绝妙题材,经久不衰。宋代李唐、明代陈洪绶、清代苏六朋,近现代孙墨千、傅抱石、亚明等都曾画有《虎溪三笑图》。而明代皇帝朱见深还依此图图意。做了一幅《一团和气》图,三人相拥为一体,展现和睦氛围,期望人们团结友爱,社会和平。如今,山上的老虎是绝迹了,白猿也不知所踪,远公更是早已坐化千五百年,唯一留下的,恐怕只是世人的沧桑浩叹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