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人爱存钱传统难改 储蓄率超过50%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日前报导,或许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储存那么多钱。本来亚洲人的储蓄率就很高,但是中国人超过了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国人在困境时期都很节省。

中国人储蓄了多少钱?报导指出,瑞士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纳坦.安德森说,从整体经济来看,中国人的储蓄额比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我再重复一遍,达到了年经济总量的50%以上。

野村证券公司的首席国民经济学家保罗.舒尔特做了一个比较,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全球平均储蓄率为25%。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中国的储蓄率为56%。

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上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国有企业的没有用于再投资的那部分利润。有必要看一看亚洲第2大新兴市场印度的情况。该国的储蓄率大约为33%。

至于储蓄的原因?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业务首席分析师桑贾伊.马图尔列举了6个原因:1)中国人过过紧日子,这在他们的集体记忆中打下烙印;2)他们知道,他们没有国家福利体系可以依赖;3)没有合理的长期的投资可能性;4)缺乏消费资金的融资渠道,导致购置任何大件之前都得先攒钱;5)企业虽然盈利很高,但实际上不分红;6)在中国大受欢迎的外国品牌货价格太高,为了购买它们许多人只好储蓄。

此外,那些今天收入不错的人也经历过了亚洲金融危机,他们看到泰国中产阶层是如何在一夜间变穷的,因此自己也变得谨慎起来。他们宁愿把钱藏在枕头下也不愿意购买奢侈品。充其量他们只会把一些钱放到股市或楼市去投机,以便增加自己的财富。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说:"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而且有储蓄的文化传统。"

新华网指出,中国人喜欢储蓄,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明智。因为过去几年里通货膨胀率高于储蓄率,所以他们储蓄账户上的购买力逐月下降。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到股市和楼市进行投机性投资,而股市和楼市每年都在形成泡沫。

对国家来说,转变思维是重要的,甚至是至关重要。因为中国人不应该储蓄,而应该消费。为了增加消费,国家至少要承担国民的一部分自我预防费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