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896年 李鸿章在法国拿倒七淫戏当国歌唱(图)

 2009-08-31 20: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李鸿章清了清嗓门,唱起了一段旋律舒畅、宛转回环的曲子:三河镇十字路开了门面,东边卖的是瓜子;西边卖的是香烟;中间卖的酒和面。针脑线头样样全。到春天,茶叶子六安瓜片;到夏天,绸缎客州乌眉;到秋天,骡马客湖广福建;到冬天,皮货客西口北边......

1896年6月6日,李鸿章带领大清国环球使团离开俄国,乘火车西行。他们先后来到了德国、荷兰,途经比利时,然后来到了法国---

在法国,李鸿章等受到的礼遇显然是空前的。法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是极高的,它曾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老二"。后来,才有俄国、德国的后来居上。在越南以及后来的中法战争中,法国深深地领教过李鸿章的实力。

李鸿章一行到达法国的时间是1896年7月13日,是法国国庆节的前一天。从巴黎车站到总统广场处处彩旗猎猎,热闹非凡。法国外长汉诺威为大清使团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按照法国礼仪的规定,在检阅仪仗队时,两国首领要高唱各自的国歌,顺序是先主后宾,只听汉诺威高声唱起他们的国歌--- 《马赛曲》。

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是荷兰。早在1569年,荷兰人为抵抗西班牙人的统治和压迫,哼唱《威廉·凡·那叟》冲向敌人,并战胜了西班牙统治者。荷兰人从此十分喜爱唱这首歌,这首歌也就被荷兰人定为国歌。此后,一些别的国家也争相模仿,制定出自己民族的国歌。

这个问题可把李鸿章难住了。自己的祖国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但还真的没有什么国歌,甚至连国歌这个名字也没听说过,如今要自己唱国歌,这到底唱什么呢?

李鸿章还没来得及想出对策,汉诺威的国歌已经唱完,轮到李鸿章出场了。

"唱戏总不比打仗难吧!"决心下定,李鸿章清了清嗓门,唱起了一段旋律舒畅、宛转回环的曲子:

三河镇十字路开了门面,东边卖的是瓜子;西边卖的是香烟;中间卖的酒和面。针脑线头样样全。到春天,茶叶子六安瓜片;到夏天,绸缎客州乌眉;到秋天,骡马客湖广福建;到冬天,皮货客西口北边......

听着、看着李鸿章一本正经地唱国歌,法国人及李鸿章随行的人员,一个个都呆立在那儿,只是等着这一欢迎程序的结束。谁也听不明白李相国到底唱了些什么。可随行的李经方、李经述兄弟都听得止不住地笑,因为他俩听出来了:老父亲唱的是家乡合肥小戏"庐剧"。庐剧在当地又叫"倒七戏",是流行在大别山和江淮一带的地方戏。它的唱词和道白都是纯粹的地方土语,吐字十分清晰,曲调也很简单,老少喜爱、易懂易记。由于这种地方戏内容多以爱情故事为主,所以曾一度被地方政府视为"淫戏",常遭禁演。李鸿章把这个"倒七淫戏"唱得如此流利,实在耐人寻味。在李鸿章看来,国歌就是"我们国家的歌",他在情急之中,就随意选了一首"我们国家(我的家乡)的歌",敷衍了这一欢迎仪式上的最大程序。

结束对法国的访问,李鸿章直接来到英国。离开大英帝国,李鸿章搭乘英国的豪华客轮抵达美国纽约。

在美国,李鸿章受到美国人的热烈欢迎。李鸿章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时间很长。在大清朝廷中,几乎没有人超过李鸿章。从与洋枪队队长华尔打交道,到后来中法、中日战争时,请美国人从中斡旋调停,美国人对这位在大清朝廷中的最强的实力派要员是要足够了解的。

美国总统克里富兰举行国宴,欢迎李鸿章的到来。

欢迎宴会上,照例是美国总统克里富兰先唱他们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这是一名美国律师在1814年创作的诗歌。后被广为传唱,唱出了美国的志气和精神,从而成为美国的国歌。

克里富兰唱完后,又轮到李鸿章。这一回,李鸿章不紧张了,他想,国歌--代表自己国家的歌,恐怕没有超过唐诗的了,用可以说是"国粹"的唐诗作为国歌,应该是很得体的,于是李鸿章想到了一首内容颇有豪气的唐诗,诗的作者名曰王建,诗曰: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人们都认为,这首诗的内容确实有点王者之气,似乎能扯上一点国歌的边,可李鸿章唱出来的调子,依旧是他家乡的"倒七戏"。

据说,这首国歌后来被传到北京,配上古乐,还真的有不少人传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国歌。由于它是李鸿章最早使用的,所以后人又把它称为"李中堂乐"。

大清朝关于国歌的笑话,不止出现在李鸿章此次出使欧美。直到1904年,慈禧太后乘火车视察沈阳时,类似的"喜剧"还在上演。当年,京奉铁路建成,慈禧太后乘火车去沈阳。当列车经过天津站时,袁世凯带领属下列队欢迎。不知是谁支招说,要奏乐迎候!按道理,肯定是演奏大清国歌,但当时朝廷并没有拟定大清国歌,"李中堂乐"也只是大家想起了便唱唱而已,于是匆忙之中,袁世凯令乐队演奏了法国的《马赛曲》,这是正宗的法国国歌啊!

然后,陪同慈禧的一名侍从听出来的,但他对慈禧的脾气是深深领教的,也是出于对袁世凯当时权势的畏惧,他不敢当面揭穿这件事。事过好长一段时间,这名侍从曾给慈禧提过建议,请求拟定大清国国歌,以免日后再闹笑话。慈禧当时赞成这个建议,但可能是事情太多,不久她又把这事儿给忘了。

事实上,大清国确实有一首国歌,名叫《巩金瓯》,又被称为国乐。1910年10月4日,大清国朝廷根据建议,决定由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门来创作国乐,要求全国"一本遵行"。这首国乐即为"巩金瓯",由严复作曲,溥侗作词。歌词为: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意思是:承蒙上天保佑,当永远保佑我们固守疆土。老百姓都欢欣鼓舞,庆幸自己生逢盛世,生活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天保佑,因此会像苍天一样,永远不会塌下来,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但这首国乐诞生一周年之后,大清帝国就灭亡了,所以有人说大清朝的国歌有点葬歌。当然,这些都是后事,李鸿章是不知道的。

来源:摘自:《李鸿章与淮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