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炎夏季,俄罗斯华商最集中的切尔基佐夫市场热度正节节攀升。
去年9月,俄罗斯警察查抄了切尔基佐夫市场。今年6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以"违反环境卫生规定"强行关闭了这个市场。而据俄媒报道,其原由在于,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侦查总局向莫斯科市长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消除该市场"销售走私货"的违法现象。同期,有消息传出,俄方以"存在有害物质"为由,销毁了去年被扣的一部分中国商品。
7月8日,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又称,当天早上在切尔基佐夫市场内发现一个"非法宿舍",这里的约150名中国公民被扣押,并将被驱逐出俄罗斯。华商几度泪洒俄罗斯。面对俄方的责难,华商们有话要说。
"华商其实是受害者"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向《国际先驱导报》诉苦:"华商不是走私犯,我们在国内都是正常报关。如果不是这样,这些货怎么可能进入俄罗斯,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王广源进一步阐明,不少华商为了货物能够顺利、及时抵达俄市场,因此委托俄方"清关公司"代办手续,而且所交费用并不比正规清关少,但"清关公司"却在操作时瞒报、低报货物,从中捞取大量好处,并且不向货主提供相关单据,"华商其实是受害者"。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对记者介绍说,俄罗斯的AST集团负责切尔基佐夫市场的管理,然而,在市场租赁集装箱经营的商人,需要向AST集团每月上缴约5000美元一个箱的"管理费"(这是鞋类商品的租金,诸如裘皮等高档商品的"管理费"更高);同时,AST集团还每个月向商人固定收取每个集装箱近 6万卢布的税费。但是,这两项费用都没有发票和完税凭证,尤其是税费是否真正上缴税务部门不得而知。
最怕听见"阿蒙来了"
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说,华商在俄经营风险很大,而且还受到涉及人身安全的拦路抢劫、入室抢劫等威胁,"一年下来,每个月都有案子"。
此外,在俄华商还时常遭遇俄腐败官员的压榨。温州商人余先生说,碰到警察伸手要一二百卢布买啤酒"只是小事情",一些警察在检查护照时还搜身,然后拿走商贩身上带的钱。而每次负责封库拉货的特警,更是令在俄华商头痛。经营五金批发的宋先生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商贩们最害怕的就是听到有人喊 "阿蒙(俄语‘特警'发音)来了","肯定不到一分钟,大家都散了"。
开始向其他商场转移
切尔基佐夫市场被关后,华商开始向其他市场转移。截至10日,在位于莫斯科东南的"莫斯科"商贸中心,三分之一的摊位已经被中国人占据。
记者11日来到"莫斯科"商贸中心后发现,刚刚开业的摊位内,的确有不少中国人在拆卸货物。一位在"莫斯科"商贸中心批发服装的华商对记者说,一个15平方米不到的摊位的月租费已经从之前每月七八万卢布涨到了15万卢布,"(摊位)都被抢疯了"。
记者发现,与切尔基佐夫市场脏、乱、差的经营环境相比,"莫斯科"商贸中心有天壤之别,这里的众多的两层楼建筑与中国的大型批发市场类似,内部电力、通风系统一应俱全,而且划分了皮鞋、服装、家电等商品交易区。但是,经营五金批发的宋先生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最近几天已经开始有俄罗斯税警和移民局的人来查商贩了。他担心"莫斯科"商贸中心早晚会成为下一个切尔基佐夫市场。
也有人想到了另外的出路。"如果能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大市场,这也是一条出路。" 中国浙江同乡会会长倪吉祥说,"犹太人可以在俄罗斯办市场、阿塞拜疆人可以在俄罗斯办市场,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成立自己的市场?"但是倪吉祥也坦言说,因为华商无法抱团,所以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大市场,这并非易事。
期待"白色清关"
在俄华商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去年9月11日俄护法机构封存切尔基佐夫市场6000集装箱货物,重量约10万吨,总价值约20亿美元。这被在俄华商称作"9.11事件"。
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9.11事件"牵动所有在俄华商的心,虽然俄方表示让货物被扣的商人报名,但是哪个货主敢去?因为"灰色清关"的货主提供不出文件--都在清关公司手里,所以不能去。去了,就等于飞蛾扑火。他表示,虽然以前俄方也有封库拉货的情况,但这是影响最大的一次。
接受记者采访的在俄华商普遍表示,希望中方能够在与俄方交涉的同时,给华商明确的信息:是继续鼓励在俄经营,还是返回国内。他们表示,如果决定偏向于后者,他们愿意结束在俄生意,回到中俄边境地区继续搞边贸。而如果决定偏向于前者,他们希望中方呼吁俄政府加强对于市场的监管,并彻底实行"白色清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期待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