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缓解痛苦」 研究学者挨轰

有钱果真让人快乐?广东省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欣悦实验结果表示,金钱的确具有止痛剂般功能,而失去金钱的疼痛不仅仅是心痛,且是有如被千刀万剐般,会造成生理般的痛楚。此一研究成果将发表于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不过,这一争议性的研究结果却招致外界赞扬拜金主义的批评。

题为《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的论文,第一作者为今年卅二岁的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她透过六个实验证明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该六项实验全部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实验室里完成,实验参加者均为中大学生,共有五四八名学生参加了实验。

实验证称有钱可止痛 没钱如刀割

实验分为启动活动和正式测试两部分,启动活动有不同的形式,周欣悦说明其中的两种:数钱法和造句法。数钱法启动活动是在测试前骗被测试者,接下来要进行一项手指灵活度的测试。经随机分组后,一组数八十张百元人民币,另一组则数八十张纸。

造句法启动活动是在测试前骗被测试者,接下来要考察语言能力,请测试者将打乱顺序的句子进行重新排序。其中一组被测者的句子中包含了金钱类词语,另外一组的句子中则无。

启动活动结束后,则开始生理痛感的测试,两组被测试者分别把手伸到温水和热水中(水温保证不会烫伤被测试者)的方式,结果神奇的事发生了,数过钱及曾把含金钱词语造句的被测试者,对于冷热的忍受力更强。

周欣悦表示,实验证明数钱或用金钱一词造句后人们更耐痛,包括社会痛苦(社会排斥)和生理性疼痛(高温痛感)。反之在金融海啸下,失去金钱的痛就不止是心痛,而是有如身体受伤带来活生生的痛苦。

国际刊物发表 被批赞扬拜金主义

针对这项研究是否鼓励人们拜金的质疑,周欣悦表示,相比作用力短暂的金钱,社会关爱才是痛苦的首要缓冲器。她说,金钱缓解痛苦的作用是不持久的,更关键的是社会支持。

至于每天都在数钱的银行员是否具有超强耐痛和耐打击能力的疑问,周欣悦表示,由于人们普遍有适应心理,因此金钱的镇痛作用总是十分短暂的,银行员在反复数钱之后,已经产生适应,效果也不明显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