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旺角镪弹? 城市之癌

 2009-06-19 00: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六月八日晚上近八时,旺角行人专用区如常行人如鲫。突然,一瓶通渠水(镪水)从天而降,腐蚀性液体当场溅伤二十四名途人,最年幼者仅四岁。各人伤处遍及头、手脚、身体,行人争相走避,乱成一片。目击者称,事发时人群散开,伤者纷纷坐在店铺前,有人衣衫冒烟,破洞处处,异常骇人。有女伤者坦言,担心会因此毁容。

令人震惊的是,这已是旺角行人专用区半年来,第三次有人从大厦高处掷镪弹。五月的一宗导致三十人受伤,去年十二月的一宗有四十六人受伤,三宗案件伤者总计共一百人。由于发生在同一地点,犯案手法相近,警方相信是同一人所为。凶徒犯案手法也异常精熟,往往能避开警方巡逻密集时段,也没有留下明显容貌线索,以至于有人猜测他属前警务人员,因此熟悉警方操作。

香港近年高空掷物案件急剧增加,举报数字从2001年的366宗,增至2008年的1025宗,增幅近200%,但破案率平均只有二成至三成。过去的高空掷物案轻则掷食物残渣,重则整个雪柜掷下。但论伤人意图明显、波及人数众多、犯案手法纯熟,旺角连环镪弹案可谓前所未见。由于案发在全港最繁盛地区之一的旺角,三次犯案同在旺角行人专用区,挑战警方的色彩甚浓。旺角掷镪狂徒,隐然已成为一颗极危险的城市之癌!

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黄成荣分析犯罪背景说,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大都市,贫富悬殊而且被迫共处弹丸之地,惯于互相比较,容易产生怨气,形成这类罪案温床。例子包括,近日政府高层自愿减薪以共渡时艰,宣布行政长官月薪从三十二万元减至三十万元,但对穷人来说仍然是极高数字。这段新闻看在不少穷人眼里,反而增加了怨恨。

另外,黄成荣指出,旺角的地理特点是人流流量大,大批经过旺角的人都不在该区工作或居住,抱着过客心态,缺乏小区感情,遂容易有破坏行为。加上旺角大厦管理较宽松,进出较少干预,更便利凶徒潜入犯案。

犯罪温床

旺角的楼宇建筑结构也易于催生镪弹案。黄成荣指出,旺角不少较矮楼宇,凶徒容易潜至五楼或六楼等高度掷镪,一则较易控制落点准绳,二则也在可在较近距离观看伤者痛苦状,满足犯罪者心理。

学术界常以"反社会行为"形容这类破坏性罪案。黄成荣说,反社会行为源于做任何事都受挫,形成持续挫败感。一些人会将矛头指向老板,有人则会指向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我活得不好,你也别指望活得好"的心理。

受挫者不一定走上犯罪之路。黄成荣指出,不少人只会藉酗酒、嫖妓、赌博、吸烟等排解不快,如果行为失调,才会以犯罪发泄。逃避抑郁方法一般分四个层次:一、退隐;二、麻醉、三、伤害自己;四、伤害他人。逐级违反社会规范,情况最严重者会犯罪。

连环镪弹案震动全港后,人们纷纷猜测凶徒犯罪成因,包括:一、精神病患者;二、噪音滋扰;三、当区三合会犯罪集团所为,如色情架步、高利贸公司等;四、犯罪集团故意挑战警方,或藉此扯警方住后腿,进行其它犯罪。

油尖旺区议员陈文佑认为上述猜测都不可信。首先犯案者对风险评估充足,不像精神病患者。另外旺角噪音是长期问题,当地人应已适应,而多次案发也并非深夜时份。至于犯罪集团犯案,他认为这些集团多作色情场所、高利贸公司等固定经营,不会故意触怒警方招致扫荡。陈文佑推断,凶徒是一名有严重反社会倾向、邪恶精明的犯罪者。

但犯罪者动机,恐怕要待真凶落网才能真正水落石出。而一天凶徒未落网,一天旺角的行人头上都像悬着一柄利剑。这个"城市之癌"的存在,也不断提醒着我们,香港这五光十色都市背后,隐藏着多少愤懑和阴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香港观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