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心事)-忽见陌头杨柳色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春日里精心装扮并登楼眺望。正在此时,忽而望见道旁青翠的杨柳依依,蓦地思及别离在外的夫婿,竟生发一股"悔"意。

夫婿之从军远征、立功边塞,在唐代乃封侯捷径;而夫婿之远征在外,想必少妇也曾经着力甚深。因此,由"不知愁"到"悔"意出现,正好深刻呈露少妇心中的微妙变化,也写尽天下所有闺中女子之共同情怀。

王昌龄是唐代颇负盛名的诗人,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诗作多以绝句见称,尤以七绝为佳。绝句题材大致有三类,一是边塞诗,二是赠别诗,三是闰怨诗。这首〈闺怨〉正是他的名作。

此诗在极短篇幅内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主要由于王昌龄使用了抑扬手法呈现少妇情感的前后落差之故。而这首诗更有极短篇或微型小说的特质,在极小篇幅内,以一个人生的小断片,极精微的表现出人们共同的永恒情怀。

换言之,〈闺怨〉所写的一幅盛唐故事,其实正触及到所有人对人生的终极价值的选择问题。一旦"觅封侯"与"长相厮守"难以两全时,选择哪一项更有意义?

当年,少妇与她的夫婿必然都对封侯之后的美好生活有过向往,因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远征之途。

只是不知愁的少妇当时尚未知晓未来闺中之怨将如何恼人吧!一朝春日晴好时,才发觉夫婿远征在外,竟只能独赏春光而蓦地悔恨时,春色再好,也好不过与夫婿厮守之美好。

一个极简单的小故事,却揭示了一个人生价值选取的千古命题。所有人皆不可避免的要为人生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但总有人会后悔当年的选择,于是重新选择,又再度后悔,如是者屡见不鲜。

诗中少妇的心情,教我们深思:一旦选择征战在外并以远离家人做为代价,若预期的美好成果遥不可及时,往往令人惊觉荣华富贵的追求,在生命的终极关怀之前,不过如风前之尘埃罢!


本文留言

作者罗秀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