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用来指成就大事业的人才,一般需要长期努力积累和磨炼,因此成就较晚。
这个成语对于非「早慧」的人才,有慰籍和勉励的作用。人们往往以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百里奚七十岁被秦王赏识而为宰相的例子,勉励那些年龄偏大而仍无成就的人,不要放松自己,仍要继续加油努力。
「大器晚成」这成语一直被赋予积极的含义,但它其实并非《老子》的本意。
据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上,只有「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器免成,大音希声」而没有「大器晚成」之句。《马王堆汉墓帛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老子》原本,因此,流传的成语「大器晚成」,显然是「大器免成」之误。
有人说,「晚」,与「免」只多一「日」,会不会古时通用。经考证,晚与免,在古代字义中差别也很大,从不通用。晚,《说文》:莫也,即暮、夜、迟之意。《康熙字典》:晚,古字为,太阳西落之意。免,是冕的初文,后引伸为免冠之「免」,意为脱下或不要。
「大器免成」的「免成」,是对「成」的一种不介入。这正是老子的本意,是老子关于如何做人的深刻的哲学见解。
对于「大器免成」的这种理解和解释,可以从《老子》全书所贯穿的、对功名利禄淡漠的思想作一印证。这与流传的「大器晚成」相比,有更深刻的哲学意义。
了解《老子》书中是「大器免成」而非「大器晚成」,且它更合老子的本意,对我们研究老子思想很有意义。但 「大器晚成」已作为成语流传数千年,其积极含义已为历代承认并采用,废除它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只是必须指出,它并非现在《辞海》等词书所注释的出自《老子》。
《辞海》编纂于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之前,采用原为《老子》的说法可以理解,而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更符合老子原意的帛书《老子》之后,经过几次修订的《辞海》新版,仍不根据帛书而加以修正,就令人费解了。
- 关键字搜索:
-
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