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轻蔑规矩 重在参与——心难合作(5)
《审视国寨大幼儿》系列

美国小说《假如明天来临》里有这么一段故事:在一艘豪华轮船上,靓女翠西和帅哥杰夫合伙行了一次骗。从没下过国际象棋的翠西同时跟当时世界上赫赫有名两大师下棋,各赌一万美元,平和赢都为她赢。受震动的全体乘客和船员纷纷加注,赎金达二十万美元以上,都赌两大高手赢。赛场被安排在两个船舱里,赌客各选一个舱观看输赢,翠西两边走动下棋。翠西巧施杰夫教的技巧:拿甲大师的招去下乙大师,结果平了两大师,赢了二十万美元。

读完这一节我为作者谢尔顿精巧的构思喝彩,却知道故事只能发生在美国轮船上。在中共国的轮船上翠西绝不可能赢二十万美元。国寨人质看棋不会那么规矩地呆在一个船舱,会走后门钻空子地在两个船舱串来串去,这骗局便会揭穿。
国寨人质共下一盘棋,个个是棋王。中共领导下,党文化培育出人们普遍好斗的意识,合作能力在中共国寨仍然停留在乱党群聚的"乌合"水平。下棋打牌,三教九流的人都能凑到棋盘和牌桌旁,围着棋手和牌手,形成一帮乌合之众--凑热闹、角色串位,不会安安静静地看,喜爱七嘴八舌地支招,就找一种参与的感觉。足球的情形和下棋打牌一样。球迷们散沙、细流、树木似地聚集在一起:熙熙攘攘不为名利,开开心心不求幸福,仅仅就为相逢开口笑说话可以闹。

党文化部落的很多事都靠运动解决,凑合的要求和能力在世界上举世无双。曾几何时,家庭、乡村、帮会、工厂、公司,通常就是几个人几十人一凑,确定出头儿来,鞭炮一放,酒桌饭桌上一番热闹,便成立了,通常有口头承诺,却少正式的合同协议。因为凑合的头儿风光,所以从事职业,大家都想当老板。哪怕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也比在大公司里当个听老板使唤的十几个人的大组长要强。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反映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在中共国寨,成功的"主宰"是擅长凑合的高手,常常代表着群众和热闹,就是群众的偶像和明星。

"凑合-撮合-乌合"导致两个结果:个人成名后难有提高,往往吃老本一辈子;素养低不要紧,只要擅长搞热闹,也能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主宰。这样国人便不求高素养,对事对物的看法,在表达、聆听上,太随意、太私人化,像网络论坛上的坛民、像森林中群鸟喳喳。低素养乌合使国寨人质的合作长期处于聚沙、聚溪的初级阶段,合作的水平,就像那下厨一辈子的厨娘上不了档次,爱聚众不爱团队,实际上只喜欢大伙儿合在一起喧闹的感觉,并不喜欢每个人角色明确到位地做到最优秀,不喜欢组织起正规--角色分明、秩序井然--的团队。一个人不是一个角色,自己的角色戏没演好却可以抢另一个角色的戏。中国男足就这样长期江湖着,总也成不了有日韩球员那样的敬业精神和团结意识的足球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唐子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