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公道在人心:我在美国评职称经历的一场风波

作者:佚名  2009-03-20 22: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经过5年苦读,53岁的我终于拿到美国数学博士学位。我选择到B市大学任教。这所大学原为地方学院,教师大多只有硕士学衔,就在聘我那年,刚刚转为州立大学B市分校,并开始招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我选择来此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这里直接给予副教授位置,而其他大学对于刚毕业的博士只给助理教授的位置。在我与学校签定的合同上还有一个条件,即试用期为6年,试用合格可以转为终身教授。在美国,一旦成为终身教授,便是端上了铁饭碗,无论发生怎样的经济危机,均不可以解聘。

我一走进课堂就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过去十几年听的课全然不同。很多老师也出于好奇前来听课,后又由好奇转为钦佩而每课必听了。6年来,在我来说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我保留着我那个年代中国教师的认真备课、耐心辅导,也保留着"右派分子"低头干活、不多说话的"光荣传统"(我在大学二年级时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很快地,在学校里我成了一颗明亮的星,但同时又是一颗游离的星。美国人一样有远近亲疏,而我和谁也不近不亲。除性格而外,还因为我是中国人。你一个外国人,居然是教师当中最高学历;居然在学生中引起一片好评;居然得到巨额的科研经费,请访问学者、开国际会议......这一切所引起的嫉妒,导致了在转终身教授时的一场闹剧。

试用6年转为终身教授一般而言是水到渠成之事,更何况6年来每年对我的审核也是好评如潮。可万万没想到,"人事委员会"7位成员中4位投了反对票。我转为终身教授在最基层被否决了。其主要理由是我在教学会上发言较少。人事委员会中的S君很快倒戈了:他觉得这个决议太不公平了。于是他以个人名义在系里进行了民意调查。全体教职员一个不漏。调查结果是,除了人事委员会里那4张反对票外,其他所有人均表赞成,并郑重签名。这份民意调查和系人事委员会的决议同时送交到上一级,也就是理学院人事评审委员会。据说院一级专门召开了扩大会议,各系人事委员会均有代表参加。应当承认,老美有民主素养,会上发言、表态均鲜明、坦率,并不左顾右盼。后来有人向我透露,扩大会议经过了相当激烈的争论,最后绝大多数与会者认为我6年来工作成绩显著,理应转为终身教授,并形成决议,呈报副校长审批。

可是,副校长居然推翻了会议决议,不同意我转为终身教授。他强调:基层了解一个人最清楚,所以他一向最尊重基层意见。接下去就是一系列快速动作。他先是找我个别谈话,向我通知最后的决定,并表示遗憾。按美国规定,试用期满不能转为终身教授的应离开此校,另谋工作。紧接着下午又找我,说如果我接受这个决定,马上涨一级工资,作为合同教师留任本校工作一年。第二天又叫我在拟好的文件上签字。这个字不能签!于是我拍案而去。我和爱人开始翻报纸看广告、寄求职信、打电话......同时,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沉重的问号:美国一直自诩自由民主、人权平等,为什么在我身上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答案很明了:人性的弱点 ----嫉妒;社会的弊病----种族歧视。

期末,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在全校教师列队集合时,一位教师在散发传单。此人是生物教授,平时与我无工作接触,仅仅认识。他一本正经地把传单交到每个人手中,走到我面前也像素不相识一样给了我一张。一看,传单的题目是《为什么?----许博士事件中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封公开信中,他称我为全校独一无二的数学家、优秀的老师,还列举了我的一系列表现,最后相当鲜明地指出:"我们标榜自己是优秀的州立大学,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位优秀人才;我们标榜是人权平等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接纳一位与我们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好人呢?"我注意到每个人都看了这份传单,整个毕业典礼,学生教师中一片低语声,也有人指指点点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

第二天就是暑假了,按计划我要去X市工作四周。在离校之前,我带上与评终身教授有关的全部文件去闯德国人的办公室。在招聘我时他曾多次向招聘委员会进言招个中国人。我来此工作后,他对我也有一些关注。现在他已官至副校长。事先没有预约实在不够礼貌,但事情紧迫,已顾不得了。当我把系人事委员会的决议、S君在系里的民意调查、理学院评审委员会的决议、副校长的决定及叫我签字涨一级工资并留任一年的文件、生物老师告全校师生的传单,依次摆在他面前,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他已激动得脸红脖子粗了。接着他又询问了一些细节,然后情绪激昂地说:"你算找对人了!我是本地区平等委员会的代表,你这是明显的不公平竞争问题,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管到底。这不是为了一个许钟灵,是为了众多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

后来,这位德国人做了什么我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教师工会开过会,学生联名写过给校长的公开信,并登在校报上。校长也给在公开信上签名的每位同学复信,表示一定要处理好这件事,还他们所爱戴的老师一个公道...... 此后,那位掌握人事大权的副校长辞职,转到系里去当教授。老美能上能下,这点很好,见到我仍笑脸相迎,且不忘祝贺我荣升终身教授。

我没跟那位德国人单独谈过话,也没请过客、送过礼,甚至没说过一声"谢谢"。对此我这个老中一直于心不忍。而那位生物老师,无论当时或事过之后仍只限于见面打招呼,好像从未发生过曾为我两肋插刀的仗义行为,弄得我倒不好意思再提此事。

来源:万维读者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