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台湾还没有电力供应时,人们夜间照明都点煤油灯或是蜡烛。
煤油和蜡烛,要用钱去买,对乡下的穷苦家庭,是沈重的负担,因此,从前乡下的农家,天还微亮就早早起床工作,尽量在白天就把该做的事做完,天黑了,吃过晚饭,没什么重要事情,早早上床睡觉,这样就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照明费。但是,若家中有上学的小孩,晚上回家后还要读书写功课的话,这笔油灯钱还是得花。
煤油灯,在当时是最方便的,不过为了省下买煤油的钱,乡下人家自有妙方,他们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将自然界的物资加以运用。
山上到处都是竹林,那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聪明的农民,将竹子砍下来,然后将圆滚滚的竹筒剖开,竹子呈现出绿色的皮和白里略带黄色的内里。绿色的这面叫"蔑青 ",有很好的弹性,可以弯转而不断裂,而且坚固耐用,所以农民拿他们编制各种竹器。竹子白色略带黄色的内里,称为"蔑黄",是相当好的燃料,但是农民不拿它当燃料,而是拿来当照明的火把。
利用"蔑黄"之前,要先将它们集中到池塘内泡水,至少要泡两星期,泡得越久越好,将蔑黄里面的油脂分解出来,然后再将它们从池塘内捞出来,放在太阳下曝晒,晒得很干很干,就可以拿来当火把使用了,客家人称这种竹片火把为"蓁仔火"。
夜间需要照明时,人们就点起"蓁仔火"。这种竹片火把的亮度和照明的广度,都比煤油灯好。煤油灯"一灯如豆",灯光还摇摇晃晃的,"蓁仔火"就亮得多了。不过,煤油灯点着之后,不需要人照顾,灯油用完会自行熄灭,而"蓁仔火"却需要人照顾,它必须有人斜斜地举着,因此有些麻烦。
刘兴钦老师小时后放学回家,总是偷懒不想读书写功课,姊姊看穿他的心思,每天都非常鸡婆地自告奋勇要为他举"蓁仔火"。姊姊悠哉悠哉地在一旁举着火,看阿钦读书写功课,一边嘴里还哼唱着山歌。气得刘兴钦一边写功课,一边把嘴翘得半天高。
刘兴钦就是靠姊姊举"蓁仔火",把该读的书和该写的功课完成,姊姊的一番好意,阿钦小时候无法领会,以为姊姊故意和他作对,因此写下了这首打油诗:"不想读书推说没灯火,鸡婆姊姊手拿蓁仔火。以为这样可以帮助我,其实我是一肚子的火。"
长大以后,刘兴钦反而非常感谢姊姊,若不是当年姊姊如此辛苦地为他举着火把,让他完成学业,顺利考上初中,后来又念了师范学校,说不定他早就成为一个乡下野孩子了。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竹片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