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购华尔街?(图)
中国应不应该凭借自己的外汇储备收购华尔街?对中国经济形势知情的人们不会这样想。(Getty Images)
华尔街日报前段时间说,中国应该凭借自己的外汇储备来收购华尔街。当人们看到美国政府要救助市场的7000亿美元,还得从中国和日本筹得时,更觉得中国应该买了华尔街。其实,中国经济形势的知情者都不会这样想。为什么呢?
金融体系问题百出 极不稳定
1999年,为了包装中、农、工、建四大银行,让它们的账目好看,也可能是为后来的上市做准备,国内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一个银行设立一家,把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交给这些公司处理,截至2006年底剥离的资产共有22000多亿元人民币。同时,财政部拨给这四家公司400亿作为资本金,并向各公司对口的四大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金融债券,央行给这四家公司贷款5700亿。
结果是,四大公司处置资产回收的资金,还不足以偿付其贷款和债券的利息。原本计划存在十年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大量欠债,无法营运。而且又形成新的集团利益,各自发展了其下属的金融机构及实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人员提出的方案,居然又是剥离其不良资产,核销其债务,这叫做剥离之剥离。
可以看到,中国官方不具备解决其金融体系问题的能力,因为它的解决方案造成了新的、几乎是与老问题相同的问题,并且至今没有停止并消除剥离之剥离这一过程的迹象。
现实是主要银行已被房地产深度套牢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在近年是依赖房地产的迅速扩张实现。而房地产能够在数年间达到一个庞大的规模,拉动GDP多年的增长保持在10%以上,是依靠银行的信贷支持。根据中国央行的报告,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中的比重在2000年为6%,到2003年增加到21%,在那之后还在上升。过度膨胀的房地产一旦遭遇寒流,势必造成连锁反应,造成银行大量帐款收不回来。
2007年宏观紧缩开始实行之后,各地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新屋滞销、一些房地产商资金链条断裂、房屋中介大批倒闭。此时无论房地产商和银行都意识到了,房地产已经绑架了银行。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就有开发商说:如果房地产要死,银行先死!
数额巨大的假按揭给银行造成灾难
"按揭"一词意指从银行贷款买房,然后分期偿还,是香港以至中国国内通用的特指贷款买房的名词。假按揭就是开发商还没有建好房、但是可以开始销售的时候,为了早日回收现金,用虚假的资料,捏造大量购房合同到银行办理贷款。在银行内线和开发商里应外合的情况下,银行发放的购房贷款落到了开发商手上,而不是贷给购房者,因为购房者是虚构的。
这样,在房屋还没有卖出去的情况下,开发商已经回收现金。当然,如果房屋仍然没有卖出去,开发商需要自己付每月的偿付部分。可是,一旦开发商出现资金困难,停止支付每月偿还款,隐藏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还有的是在开发商卷款逃逸后才暴露出来的,如北京的"森豪公寓骗贷案",开发商利用职工名义虚构购房合同骗取6.4亿元贷款。2006年6月,上海浦发银行发现假按揭骗去该行1.26亿元贷款。有人说假按揭已经成了房地产业内一种盛行的融资方式,从新屋的大量空置、而开发商仍能不断膨胀这个现象来看,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商业道德风险是中国银行业的致命点
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其原因就是银行人员里应外合盗取资金,从中牟取私利。商业道德风险伴随中国的政治现实而存在,不可能改变。因为北京当局管理银行体系的核心是维护自己对于政权的绝对控制,当执政利益受到威胁时,银行系统必须为它服务,而牺牲银行业不可违背的原则。例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运营过程,就是北京当局采用拖延而不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恶果拖到以后暴露,让当前这一任领导人不受影响。
北京当局管理金融的意图是要管住地方,把方便留给自己。可是中央怎么做,地方就怎么做,只想把地方管住而没有诚意约束自己是不可能管好的,这就造成了中国金融制度的极不稳定。
缺乏软实力来实施收购和管理
北京当局即便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到华尔街收购,也没有软实力来实施收购并且管理收购来的资产。华尔街代表资本主义这一百多年来发展的金融技术的顶峰,作为脱离实体生产的这个行业,发展了许许多多令外界眼花缭乱的"玩钱"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构成了一个门槛,使得新兴市场难以企及。尤其是中国的政治现实,注定它无法掌控华尔街,这个政治现实就是人治的现实。
华尔街在金融上构成了技术门槛,中国国内有的是人才,但是一来当局知道派出去的人有可能吃里扒外,自己又不懂华尔街的东西,难以管理。二来自己能信任的、具备能力的人寥寥,不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的班底就把这么大的事给办了。所以有什么必要把钱撒到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方呢!
最后一个牵制北京来掌控华尔街的是北京当局的心态。在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以及世纪级别的全球金融危机之际,犹如见到前狼后虎一般,动弹不得,哪里还有余力到国际金融领域扩张。这个心态,突出反映在它的宏观政策方面。中国从去年开始已在收紧货币供应,意在控制通货膨胀,尤其是房价的上涨,结果GDP明显放缓,当局已经改变调子,要保增长速度。一方面出台提高出口退税措施,另一方面默许各地方采取保护房地产行业的措施。也许当局感到收入降低带来的社会矛盾的风险,还要大过物价上涨的风险,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前狼后虎的紧张局面。
从这些方面分析,也许我们可以看清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反正要为美国的财政赤字买单,北京当局却不来干脆买了华尔街。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