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风骨气节名传后世的黄道周

黄道周(一五八五~一六四六),初名螭若,字幼平,福建漳浦人。黄道周自幼好学,据说他从小就在铜山孤岛中的石室博览群书,因此又号「石斋先生」。
天启二年(一六二二),黄道周与倪元璐及王铎同时登科进士,他们三人都有志于书法,希望能从古人法书中学习,日后得以革新书坛,于是在翰苑相约攻书:王铎学「二王」,倪元璐学苏东坡兼王羲之,黄道周则主攻钟繇。小楷及行草书是黄道周擅长的书体,其小楷书确实也掌握到了钟繇的神髓,朴厚精敛,古意盎然,著名的作品有「孝经」。他的行草书,不妍不媚,「绵密」是其特长,书评家称「意气密丽」,但某些作品,特别是条幅,常有紧迫的用笔节奏,少了几分舒朗,令人心生郁闷有压抑感。
除工书之外,黄道周亦善画,而且学贯古今,诗文、理学、天文、历数无所不通,他的好友徐霞客称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然而黄道周最为后人景仰的还是在于他的刚正不阿与忠肝义胆。面对腐败的明末朝政,他无畏权势,直谏敢言,在任二十多年上疏三十次,理之所在义无反顾。有一回他在谏言中批评皇帝「忠佞不别,邪正淆矣,何以致治」。只叹皇帝昏庸,黄道周忠言逆耳,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遭流放广西。
南明弘光帝元年,他出任礼部尚书。弘光失政后,他拥立唐王隆武为帝并自请前往江西克敌,最后兵败被俘。据载,当他被清兵拘捕入狱时,清廷派人百般劝降,黄道周大义凛然,不为所动,还从容不迫地作画写字,为中国政治史及书法史同时留下慷慨悲壮的一幕。
即使黄道周并不是书法史上响亮的人物,但就如黄道周所言:「作书是学问中七八等事」,「切勿已此关心」,能以一代忠臣的风骨气节名传后世,想必是他更所乐见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