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解危… 银行签下卖身契

随着英国与西班牙各自抛出自己的金融纾困方案,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已承诺要动用近2兆美元的纳税人血汗钱,来拯救濒临破产的金融体系。这2兆美元还不计央行向市场注入的海量短期融资,大举降息释出的资金,以及一起又一起的金融机构国有化。但市场气氛依然紧绷,银行互不信任,彼此不愿意拆借,冰封的信用市场毫无解冻迹象。

这些金融纾困名目花样繁多,但不外乎两大类:以政府的印钞票能力替民间的债务担保,或者直接送钞票。前者是我们熟知的无限担保银行存款,后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以7,000亿美元收购不良资产的计画。

政府通常希望以其"扬言"的担保能力稳住金融局势,起码出嘴总比出钱容易。美国财政部长宝森当初拯救"二房"危机时便是希望如此,但市场动荡最后还是逼得美国政府接管二房。

若要拿出钞票,美国与欧洲政府的作法目前看来迥然各异。美国的7,000亿纾困法案是要拿来收购银行难以变现、无人要买的不良资产,但政府并没有要成为银行的股东。尽管国会对限制执行长薪酬吵得沸沸扬扬,美国的纾困方案尽可能要与政府"接管"金融体系保持距离。

相形之下,英国政府拿出500亿英镑的公帑"纾困"银行,实际上是在强行要求这些银行即刻增资,从市场找不到资本就来跟政府要钱,准备好500亿等着呢!一旦拿了政府的钱,股份就要让给政府。银行是在卖身给政府筹钱,所以英国的纾困方案也被称为"部分"国有化方案。

西班牙倾向美国作法,推出的纾困方案也是在收购银行坏帐。毕竟,连股神巴菲特都说了,政府买银行坏帐是很有机会赚钱的。

然而在全球央行8日联合大降息,各种纾困方案涌现的这一天,资金拆借依旧困难,股市持续探底,或许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最终都会变成冰岛人:由政府全面接管金融体系,银行不是直接被收归国有,就是要依照政府指令行事。


本文留言

作者陈家齐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