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俑”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制作殉葬的偶像。
战国时期,孟子不远千里来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我非常希望听到您的指教。”
孟子答道:“用木棒和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杀人跟施行暴政害死人,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答道:“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道:“如今,您的厨房里放满鲜肥的肉,马棚里养着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许多人因为饥饿而横尸野外,这就如同带领着野兽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们见了尚且觉的可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不能禁止野兽去吃人,这怎么能算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第一个造出陪葬用的木俑或土偶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俑’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以至于发展成殉葬活人的坏风尚。(这样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使那些老百姓饥饿而死呢?”
“作俑”由此而来。后人用其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 关键字搜索:
- 中华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