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华典故:作俑

 2008-08-11 12: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作俑”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制作殉葬的偶像。

战国时期,孟子不远千里来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我非常希望听到您的指教。”

孟子答道:“用木棒和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杀人跟施行暴政害死人,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答道:“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道:“如今,您的厨房里放满鲜肥的肉,马棚里养着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许多人因为饥饿而横尸野外,这就如同带领着野兽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们见了尚且觉的可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不能禁止野兽去吃人,这怎么能算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第一个造出陪葬用的木俑或土偶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俑’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以至于发展成殉葬活人的坏风尚。(这样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使那些老百姓饥饿而死呢?”

“作俑”由此而来。后人用其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