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员问责亟待走向常态化(图)

 2008-07-26 21:4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推进,现代意义上的官员问责制度正逐步建立起来,做官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一些地方雷声大,雨点小,只出台问责制度,不见落实;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的地方仅仅在民愤大的公共突发事件搞"火线问责",在日常工作中,多见的是"太平官"、"和事佬"。而真正的制度性问责,应贯穿于政府管理全过程,贯穿于平日和非常时期。官员问责走向常态化,意味着问责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对党政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

"风险"一词,颇有韵味。以往,渔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让神灵保佑出海时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他们深深体会到,"风"带来无法预测的危险,"风"即意味着"险"。实际上,不仅渔民,各行业的人们都有风险。做生意有赔钱的风险,搞科研也有失败的风险,从政做官也应是有风险的。

曾几何时,做官成为风险很小的一个行当。贪污腐化固然为制度所不容许,但暴露和被查处的几率较低;只要不贪不腐,发生任何其他重大事故和事件,似乎都与官员本人无关。在政府管理中,常常侧重于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廉洁性,而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效率常被忽略,少数官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难以扭转。

仔细考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员的风险也是不小的。那些为朝廷办事不力的官员或贪腐官员一旦出事,小则丢掉乌纱帽,大则丢掉性命,更甚者株连家人朋友。而在国外,公职人员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韩国屡屡发生官员引咎辞职的现象就令人感慨。今年2月,由于第一号国宝崇礼门被烧毁,韩国文化遗产厅厅长俞弘浚引咎辞职,首尔市长吴世勋同日也向民众公开道歉。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推进,现代意义上的官员问责制度正逐步建立起来,做官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一些地方雷声大,雨点小,只出台问责制度,不见落实;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的地方仅仅在民愤大的公共突发事件搞"火线问责",在日常工作中,多见的是"太平官"、"和事佬"。而真正的制度性问责,应贯穿于政府管理全过程,贯穿于平日和非常时期。官员问责走向常态化,意味着问责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对党政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云南省5个月内问责422名官员,标志着官员问责常态化的趋向。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在接受人民赋予权力的同时,政府和官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是对权力的约束。正像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如果官员不受约束,可以低成本低风险地获取非法利益,那么他们利用权力换取私利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大。规范官员行为,保证权力依法合理行使,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问责体系。在"官员问责"制下,不是只有贪污受贿的官员才会受处罚,那些没有尽到相应义务的渎职人员,那些权力行使不当没有真正为民所用的官员,都应受到责任追究。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小权力,小责任,小担当;大权力,大责任,大担当。

需要明确的是,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问责的真正主体应是人民。在我国,问责主体比较单一,通常实行的是一种"上问下"的同体问责,即政府部门内部,上级对下级的问责。从逻辑上讲,政府官员经过人大授权才拥有公共权力,其责任对象应是人民。如果问责制仅仅是上级追究下级的责任,那么在上级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就难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广泛开辟渠道,把问责权力归属于人民,让人民监督政府,问责才能有力量,有效果。

在现代法治框架下,问责官员,不是封建王朝的恐怖吏治,也不是要苛刻地对待干部,而是为了确保实现"一切权力为人民"。官员问责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官员的爱护和关心。基于此,官员问责,应在法治框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体系。问责应遵循程序正义的要求,保证被问责官员的申诉权利,确保问责的科学、透明和公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转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