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商人的眼泪还会流
温家宝总理日前南巡中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就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收缩的严峻挑战作新指示。温家宝所提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意味着在珠三角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港台中小企老板,将面临更严峻的转型压力,港台商人未来还会继续流泪。上月,台湾商业周刊曾以"台商大逃亡"为封面报道,介绍2008年农历年前,一群群在东莞投资设厂的台商抛下工厂与员工,"逃亡"返乡。这些在过去被视为外商"投资天堂"投资的台商或其他外商,曾被视为凤凰或会生蛋的"金鸡",当地"筑巢引凤",利用劳动力、土地、水电甚至免税减税等种种优惠吸引过来。如今,却因投资环境的变化,恍如落汤鸡,令人不胜唏嘘。
台商抛下辛苦积攒的成百上千万的资产,含泪撤离东莞。这不仅仅出现在东莞,也不仅仅限于台商,也包括更早前往当地投资的港商。不过,令港台商人梦碎的大批工厂倒闭,在广东官员眼里,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初步显现"的好事;而事实上港台企业倒闭的数目,远比商业周刊的报导更为"惨烈"。广东省情调研中心月初发布的《2008广东省情调查报告(2007年度)》(经济形势篇)显示,07年度,广东的中外合作企业减少超过四成。据统计,东莞约有3万家企业,台资总数约8000家,07年就约有两成的东莞台资企业消失了,即约有1600家台企倒闭。其中制鞋业更是"重灾区",约1000家制鞋企业中就有200-300家倒闭;而广州地区也有600家制鞋企业关闭。
珠三角大批外资企业倒闭,固然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原燃料价格大幅飙升分不开,与广东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更是直接相关。珠三角是中国内地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地区。开放之初,对外商可谓是唯恐不来,即使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也来者不拒。但随着珠三角土地资源几乎用尽,电力紧张,环保与维护劳工合理权益意识增强,当地亟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从温家寳要求珠三角"着力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来看,更残酷的淘汰还在后头。
面对珠三角投资环境的蜕变,在当地投资设厂的港台商人,要嘛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素质,要嘛另觅其他适合的投资地区,"走得快,好世界"。市场经济并不相信眼泪,坐等打救,只有死路一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