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能有真朋友吗?(图)

曾经,一位"读者"用文尾的反馈表发来的邮件让我重新续上一段友谊。

邮件来自在北京时结交的女友,失去联系已经10来年了。后来,她在BBC网站读到我的专栏,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

再次在电话上听到她的声音,至今我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温馨、美好的情感。

Myspace是其中一家流行的交友网站

仿佛,空间、时间的界限立刻消逝了,几分钟的客套后,我们的对话就又象从前一样自由流畅、"肆无忌惮"了。

初出大学校门时,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不眠长夜,探讨事业前途,私语男孩恋爱;多少个假日,一同上街购物,多少次心碎,你曾为我擦脸,我曾为你抹泪......

现在,社交网站是年轻人交往的首选。但是,在虚拟世界,能够找到真正的朋友、建立起长久的友谊吗?

友谊第二

Facebook只有三年多的历史,但是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用户最多的社交网站,横扫英国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取代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即时短信和电话,成为青少年保持联系的首选方式。

流行歌星丽丽·艾伦、哈里王子、甚至英国年轻的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都成了注册用户。

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数以百万计的英国青少年每星期平均在社交网站上浏览20多个小时。

简单地说,任何有电子邮箱的人都可以注册,建立网上身份之后,就可以开始社交。成员之间闲聊私语、打情骂俏,送礼打牌。最著名的可能要算是poke了(poke:引起对方的注意)。

有了Facebook,交朋友的成本降低,收益却能翻番。因为,结识朋友、保持联系比从前容易得的多,对时间和金钱的要求却大幅度减少。在社交网站上,朋友圈中收录的名单可能轻而易举地就积攒到数百甚至上千人。

现在,同学之间攀比谁在Facebook上的朋友最多,已然成了一项赛事。对待比赛的严肃和认真程度,绝对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

但是,警钟已经敲响:网上友谊的是淡化的友谊,要想找到真朋友,还得赶紧Log off(下网)。

90后经历"转基因"

心理学家最近警告,在社交网站Facebook、Myspace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躲避真实世界、难以找到"真正"的友谊。

7月3日。西伦敦精神健康基金会的心理医生西曼舒·泰阿吉(Himanshu Tyagi)在皇家心理医生学院年度会议上说,社交网站对青少年的成长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年轻人在社交网站难寻"真正"友谊

泰阿吉医生强调指出,90后青少年相当于经历了"转基因",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怎样运作的。

他说,虽然社交网站益处很多,但是,也存在潜在的危害。因为,网上是一个一切瞬间万变的地方,朋友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也可以漫不经心的丢弃。如果不喜欢自己在网上的身份,一眨眼的功夫就可以换个新的。

泰阿吉医生认为,这无异于给真正的友谊"注水"。

去年,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社交网站改变了人们交友的方式,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通过面对面的接触,人和人之间才能构筑起真正紧密、长久的友谊。

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威尔·里德教授(Will Read)说,社交网站只能说是扩大了人们"点头熟"的圈子,但是,建立真正的友谊,需要知道对方真的可以信赖,而网上太容易骗人了。

去年年底,记不住在那里看到这样一则预测"2008年值得注意的潮流",其中一条是"Facobook 自杀"。不是上吊自杀,而是关闭账号、永不登陆。

现在,有多少人在Facebook"自杀"没有统计,但是,媒体时常有报道Facebook上出现了"自杀俱乐部",其中列举的"自杀"原因包括,在社交网站浪费时间过多受到老板警告/对象抱怨;男友/女友嫉妒自己和昔日恋人恢复联络;天天上网再也没时间和哥们一起去喝酒、看球等等......

上网,本来是为了社交,虚拟的朋友圈子建立起来了,真实的交情却要破裂了!唉,活着真难!

无情的友情

网上鼠标一点就决定你是否是朋友。

和90后相比,我已经算是老古董了。我倒是更愿意和真人面对面地打交道。

同是老古董的老公迫于工作需要,也在Facebook上注册了一把。经过研究他,我感觉这本book对我个人用处不大。

最让我心里难受的一点是,Facebook上友情的"无情"。鼠标一点,别人可以轻轻松松地把你收进朋友圈,也就可以不动声色地把你一脚踢出去。

数不清的研究曾经证明友谊的珍贵和价值:减压、防病、延年益寿。但是,朋友之重要,并不在于数量之多寡。人人都需要朋友, 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家庭破裂、亲人远散的社会。

你所需要的只是几个真心的朋友:忠诚、可信,不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更不会散布流言蜚语、小道消息,或者,把你醉酒时候的照片登在网上让你难堪。

朋友,成功时应该能够真心地为你鼓掌喝彩,困难时应该能够伸出手拉你一把。

你能在网上找到这样的朋友吗? (2008年7月8日)





本文留言

作者苏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