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心系瓮安 大陆网民与中共爆发网络大战

由瓮安事件看舆论封锁注定的败局

 2008-07-01 20:5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2008年6月28日,就在众多读者和网友翘首等待的陕西华南虎案即将公布官方结论的时候,发生在贵州瓮安的民变显然降低了这场长达8个月的网络争论的被关注程度,尽管传到网络上的只是少得可怜的文字和图片,但瓮安民众大规模聚集和烧毁政府大楼的新闻还是迅速占据了中文网络的空间。

由于官方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言论控制手法,加上正处"敏感"时期,除新华社简短的定性文字外,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不置一辞,而网络控制也在第一时间就启动了封锁程序,因此,许多人在消息上网后几个小时才开始留意到这一事件的发生。6月28日夜,按照一般习惯,我登陆百度瓮安吧搜索信息,却见网友正痛骂该贴吧吧主胡乱删帖,当然,这样的骂帖也会很快被删。这时候,我看到一位网友向吧主发问:"我的帖子只是找人的啊,请帮我恢复好吗?"紧随着一痛对吧主的跟帖乱骂后,吧主现身了:"楼主, 等过几天你再重新发, 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弄,现在是百度疯狂地‘和谐',我也找不到你的帖子,在这里向你道歉了。" 这时候,从各地赶到这个偏僻小吧的网友才知道怪错了对象。不久,这位叫作"临望蓝天"的吧主又发帖称:"我没删过谁帖子,甚至连我自己的帖子都被和谐,我能说什么?"到了29日上午,再次登陆瓮安吧的时候,发现吧主的名单里已经没了这位"临望蓝天"网友,由于不满言论管制,他辞职了。

6月29日,网友开始大规模发帖讨论瓮安事件,国内著名的BBS一律对有关瓮安事件的消息"杀无赦"--或者通过预先审帖阻拦,或者在网友上贴后迅速删除:凯迪网络转载新华社报道的帖子几小时内跟帖就接近200页,终未能避免被删除的命运;天涯社区则展开了一场版主与网友的大规模厮杀,至本文书写时为止,这一厮杀仍在继续,天涯网友有关瓮安事件的帖子一般会在几分钟内被删除(短的甚至存活时间不超过30秒)。

可以说,在突如其来的瓮安事件面前,网络管理当局和各大网站动用了最大的删帖能力,而网友的发帖和跟帖也毫不示弱,有的帖子就一句话:"累死版主!"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较量几乎会让各大网站管理者的神经崩溃,在他们的背后,则是网络管理当局的严令和监视,为了一个瓮安事件,真不知要花掉多大的代价,有数据说2007年中国用于网络控制的费用是1000亿元,今年的数据肯定会大大增加,其中也少不了瓮安事件的贡献。

那么,动用这样的控制力量之后,网络舆论控制的效果如何呢?

表面来看,各大网站一片"和谐",基本看不到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但各大BBS的登陆者都会通过网站与网友的火拼意识到有不平常事件的发生,对他们来说,这就够了,一个链接地址就能让他们看到6月28日发生了什么。在瓮安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中小BBS、MSN、SKYPE、QQ、QQ群以及海外中文网站的存在,都使网民可以很容易了解这一事件的进展。

这些自嘲为"不明真相"的网民在了解真相的过程中,开始将言论管制当作瓮安事件的一部分来进行谴责,在网友们看来,整个的舆论管理体系已天然地站到了瓮安无良官员的一方,因而成了他们抗议和声讨的对象,于是,一起地方性的突发事件上升为对整个国家制度的控诉。

事实上,瓮安事件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也不特别恶劣,此前的汉源事件、大竹事件、汕尾事件等,同样都是由官员侵权引起民变,民变引起弹压,尔后是大量的网络谴责与抗议。不过,瓮安事件却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由瓮安事件中的网络抗议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网民表现出的愤怒超乎寻常,过去那种"中央是好的,地方官员乱来"的批评基本没了市场,太多太多的网民由这一地方性事件起,直接"恶毒攻击党和政府",《国际歌》、《国歌》的歌词被反复上贴,又被反复删除,八九民运及六四的图片被大量传播,甚至出现大量针对奥运的抵制言论......

如果说瓮安事件是一场骚乱的话,由此形成的网民抗议可以说成了一场"网络暴乱",这一点是值得中共管理当局和研究中国网络舆论的人士特别注意的。根据两天时间的观察,我可以断言,瓮安事件后的网络舆论表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对瓮安事件的抗议其实是各种民怨的汇集,这种网络抗议已有向现实转化的迹象。面对如此强大的民间呼声,如果当局仍然依照旧例简单打压,实际是向民众表达顽固拒绝政改的态度,很可能导致民间的绝望和行动,最终堵死社会和解与合作的通道。

从孙志刚事件起,经由李尚平案、黄静案、高莺莺案、"纸老虎"案等网络舆论事件,瓮安事件后的网络言论声浪已达到这样的规模,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开始形成挑战政府权威的能力,我们无法预言这样的规模粗要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引起民众的现实连动,但照此发展下去,临界点或许不久将至,那时候,当局将失去与民间和解的主动权和最佳时机--这并非危言耸听,胡温皆为网民,自可亲身体验以形成判断。

显然,由于不可能有效阻拦信息的流通,又不可能对众多言辞激烈的网友一一惩罚,通过舆论管制手段制造社会和谐表象的传统做法已经失效,对当权者来说,与其以"堵"而将民众推倒政府的对立面,不如以开放的态度共同面对中国社会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给社会以知情权和言论自由,否则,舆论管制的高压锅随时可能因某一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而引爆。

当聚啸的民意越来越清晰地展限出行动的欲望,当权者可能真的需要改换政治思维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