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天灾、人性与党性
汶川地震一定程度上是一场天灾,但还有人祸。如果没有人祸,事情的结局本来会更好。这场灾难,让无数正常国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成为整整一代人永远抹不去的伤心记忆。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先城市后农村的救灾理念,民间捐款多于政府拨款的赈灾态度,国民生命悬于一线时仍不愿大胆放进国际救援的自闭政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灾不防的官僚作风,对陆路进入灾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指挥失当,天灾面前仍然不忘言论打压的恐怖管理,避重就轻,将'感人故事'这个附题放大到事件主题来宣染煽情的政治诱导等等不一而足,体现的不是什么先进性,而是其反面......
同时在天灾面前,也使国人的良知重新萌生和凝聚,让我们从一片离散的道德沙漠又回归到了一个充满着爱心和友善的真情天堂。
在震灾中所表现出的一切生物本源性,虽然多有无奈但却记忆难忘,因为其中更多的是人类良知的自然体现,是人性真善美的原始流露。这是人类最朴实的价值观,说明我们的国民还是有起码的道德基础和'做人'的基本条件的。
希望这种回归变为本属,让其永恒存在下来,而不是天灾过后再次被强力扭曲,重新沦入到那个无所不染的'酱缸'之中。
'酱缸文化',是中国传统糟粕与西方社会垃圾合二为一后的集大成者,其所以强势是因为在主流的引导下将相对弱势的优良传统排挤至道德边缘之后的恶果。
这次抗灾,没有如往常那样 '火线入党','战地入团','青年突击队'之类的宗教化狂热刺激,没有任何缘因与党的先进性有关。给人留下的良好记忆,反到是在行政领导以身作则的现场带动下,在人类良知的自然驱动下,在骨肉亲情的生命感召下,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皆能以较此前的'中国式麻木'快得多的行动,奋力地与灾害抗争着。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处,但看到这些进步,也确是让人幸慰的。
这个过程真切表明,人类需要的是最原始最朴实的人性和良知,人民本来就会自己代表自己,而不是那朦胧的教义。
通过此事不难看出,这是党表现得最"差"的一次,却是危机应对处理最好的一次。只要党性后退一小步,人性就会前进一大步。离党性稍远一点,离人性就会更近一点。少一份党性,就多一份人性。党的意识没有过多地参予和渗透,政府不是也运转的较好吗?
温总其实就是政府行政的符号。在他之上,本来只要一个表示尊严的总统即可,在他之下,有一套听命办事的班子即可。其外的党系,纯粹就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完全是多余和重复,不但带不来效率,反而会出现多重管理和相互扯皮的局面,使国事术业无专攻而形乱如麻。
党性是什么?就是一个集团一个宗教内部所定下的规矩,并将之扩大到全社会后所形成的意识。也是一种阶级'道德',但这种道德是自私和唯我的。
长久以来,在党性的笼罩下,我们所缺失和被压抑的是人性。在大灾面前,在以往无处不在的党性还没来得及'发做'的关键时刻,我们的人性抢先一步被警醒,并达到了道德伦理的制高点,所以党性也就被迫无奈地'退居'二线了。
人性湮灭,与党性存亡实在是誓不两立。
但我们决不能依赖于惨烈的天灾来暂时制约党性这匹野马,而必须是一个常态的机制和制度设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