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猫头鹰造个窝 (图)

作者:李慧宜  2008-05-05 12:5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随着人口增加,林地开发挡不下,森林一片片消失,树一棵棵倒下,领角鸮找不到家。

‘阿钦你在哪里?我看看,你是阿钦吗?乖,没事' 小心的把阿钦从巢里抱出来,赵子敬仔细检查着牠的嘴喙和脚爪,阿钦是一只领角鸮,个子大约25公分高,褐色的毛看起来就像斑驳的树皮,特大的双眼透露牠夜行的生活,牠是和人类生活区域最接近的一种猫头鹰。

换水、喂食、清理笼舍,这是赵子敬每天的例行工作,退休之后,他设立了台中市野鸟救伤学会,远赴加拿大,研习野鸟救伤。而且就在自己住家的顶楼,架起了一个个大鸟笼,帮助落难的野鸟。

受伤的熊鹰、右眼失明的大冠鹫、翅膀骨折的松雀鹰、无法谋生的褐鹰鸮,这里的每只鸟,都有一段伤痛的过去。笼子里的领角鸮,也有牠们来到这里的故事。除了受伤以外,大部分是因为是落巢。

森林环境逐渐消失,母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筑巢,当鸟宝宝要离巢的时候,没有适当的环境,让牠练习飞行技巧,这时候就会落巢。落巢的宝宝很可能变成猫狗的美味大餐,只有少数的幸运儿被送来这个中途之家,当牠们顺利长大,赵子敬会把牠们移到靠近原始环境的观察笼,让牠们熟悉野地里的各种声音,透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准备野放,希望牠们能重返自然。

救难可以帮助落巢的宝宝,那么能不能有更积极的做法,来减少牠们落巢的机会呢?赵子敬表示,本来落巢是自然淘汰的一环,人类不应该介入,但是除非人的干扰完全终止,否则这种落巢的后果,还是要由人类来补偿。


赵子敬的救伤伙伴--林文隆,从小就爱上猫头鹰,研究猫头鹰已经有十多年,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在环境开发过程中,猫头鹰面临的生存困境。

当开发朝向山林挺进,住在里面的生物也就节节败退,原本就严苛的生存条件,变得更残酷。森林消失,变成了城市或农园,天然树洞大量减少。为了延续生命,领角鸮必须找寻出路,林文隆说,过去发现牠们就会在槟榔的叶基里面生蛋,导致蛋很容易掉落,或是幼鸟很容易掉下来。

因此,从2003年起,林文隆寻找废弃木材来做巢箱,展开巢箱计画。第一年没有鸟进驻,后来一路调整巢箱的大小与高度,陆续架设了许多巢箱,到现在已经成功帮助了不少领角鸮。

有了巢箱,不只领角鸮可以安心繁殖,连大赤鼯鼠也找到了家。邻近的农夫也自愿加入巢箱计画的行列,不但帮忙做巢箱,也在自己的果园中架起了15个。

其实都市里也有领角鸮,因此巢箱计画也推广到都会的校园。来到台中大坪国小,之前架设的巢箱,有领角鸮正在敷蛋。校园中的绿地是都会地区猫头鹰的重要据点,根据林文隆的观察,以往牠们都是在大王椰子树上面筑巢,小鸟很容易掉下来,失败率很高,因此如果给牠们一些巢箱,也许可以提高牠们的繁殖成功率。

林文隆的巢箱计画,针对的是被人为开发影响的果园或校园,天然的原始林就不在他的计画范围内,虽然挂巢箱是为了补偿繁殖的场所,但是这样会不会改变了领角鸮原本的寻巢本能呢?林文隆说,如果牠觉得外面的洞比较好,就不会用我们的巢箱,并没有强迫牠一定要进来。

架设巢箱之外,林文隆也在研究样区中,沿着农民巡视的路线,放置虾笼,研究领角鸮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雨伞节、梅花蛇、石龙子、印度挺蜥......

都出现在虾笼里。这个研究,呈现栖地中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了解土地的生命力,是架构在众多物种交互影响的脉络中,也体醒我们,只有巢箱还是不够的,牠们需要完整的栖地,需要生意盎然的森林。

救伤、挂巢箱,是人们看见动物的需求,在必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赵子敬和林文隆的梦想都还在进行着,在都会开发的洪流中,展现满怀慈悲的温柔。

侧记:
一个一个巢箱巡视,一个一个虾笼检查,烈日下、细雨中,抓住生命的脉动,这是研究人员的生活,也是他们令人敬佩的地方。因为有他们的努力,这些奇妙物种的秘密宝盒,才得以一一开启。

来源:联合新闻网旅游休闲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