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间,她常把小孩放到我家和我女儿一起玩,在送孩子来的时候常常顺手给我一瓶花生酱,或是一包奶酪。
一再道谢并告诉她不要破费,她照送不误。
从认识她以后,我就再也没买过这两样东西,心中不免疑惑,她怎么专买这个送我呢?
非常熟识了以后,问起她,她有点不大自然地说,因为她的收入低,所以她和孩子每周都会收到政府发的食品券。
最开始政府是直接发钱给穷人的,但是很多拿食品券的人都有抽烟喝酒吸毒的恶习,他们会拿救济金去买烟酒或其它东西,孩子还是挨饿。所以后来政府就改为发食品券,并规定了必须买牛奶鸡蛋面包奶酪饮料蔬菜水果......,每种东西的数额一定,不买这些指定的东西这部分钱就作废了。用这个办法来保证穷人家的小孩能得到全面的营养。
她们娘俩每人每月能领到100 元的食品券,吃都吃不完。
尤其是两人都不吃花生酱和奶酪,不买又浪费,所以每次都买来送人。
只是,她做两份工,怎么会收入低呢?在美国,两个人的家庭年收入一万三以下才算贫困,她的收入远不止这些。
她告诉我,白天的工作之所以不做全工,就是不想超过这条最低收入线。晚上是在中餐馆做招待,收入都是现金,不报税,没人知道。
她家的公寓租金也只是我们的三分之一,余下部分政府补贴。
这是我在加拿大和美国认识的唯一一位吃政府救济的同胞。
听说过有的中国留学生生了孩子的确困难,申请政府补贴的奶粉券和食品券,可那都是暂时的,一旦工作了,没有谁去干这事儿。
当时房价飞涨,周围没房子的中国人天天去看房子要下手买,有房子的也去看准备买第二套投资。
和她聊起来,她说自己在国内有四套房子,可在这里一套都不能买,一个劲叹气。
因为报税收入低,她想申请父母来美国探亲也不行。
原来吃救济的人,不管得到的救济是多少,银行都不能有超过一定额度的存款,更不能买房子,只能住公寓,因为如果你有了产业就不能算作是穷人了。而银行没有存款,使馆不给她父母签证。
房价像坐云霄车一样,如果前两年她买了房子,已经翻番了,赚到的钱哪里是区区救济金可比的?
再说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完全不同啊!穷人靠食品券过活,虽然饿不死,却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一旦留恋于一点眼前的便宜,就失去了努力向上的精神。
吃救济的最大的后患是孩子会循着父母的方式生活,好吃懒做,许多人家是世世代代都靠政府救济生活。
后来我们搬走了,通电话时她说她白天全天工作,晚上到学校进修会计,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拿到证书找会计工作了,已经买下了一栋房子,父母也来探亲帮她带孩子了。
不领食品券以后,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盼。
也有同胞是钱放在眼前都不拿的。
有位朋友曾经在一个很富裕的小城上学,有一个小孩,全家靠他的奖学金生活,在当地绝对属于贫困阶层。
他们信了主。
教会里有位男士在政府部门负责社会福利工作,每次主日见到他都劝他为孩子申请救济金和食品券,他都摇头拒绝。
当地物价低,朋友租个房子才二百多块钱,油价当时也便宜,一块多点一加仑,开个二手车,周末全家出去玩,他们感到生活的挺美好,没觉得自己穷。
后来到了年底,那位男士专程登门拜访,拿来一大堆表格,苦口婆心地劝他申请救济,说只要他签个名就可以领钱了。
原来当地穷人少,他们部门的钱当年没有全部发出去,他这个负责人很着急。
朋友说,我们千里迢迢到美国来不是为了吃救济的,我不会给我儿子申请这个。
那人一副明了他的难处的样子说:"你放心,你的申请绝对没有任何记录留下来,我们不会向任何部门泄漏申请人的资料。绝对不会影响你们将来申请绿卡。"
朋友听他这么说,急了,差点拍桌子:"我不是为了这些,我自己的儿子,能生就能养,有我吃的就饿不死他!"
那个朋友是南方人,个子不高,身材也偏瘦。但是当他和我们一帮朋友讲起这事儿的时候,他在每个人的眼里立即变得顶天立地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