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

现代上班族表现得愈好,反而舍不得离开公司,路愈走愈窄,这个现象真的很吊诡。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给自己"另一条路走"?

这次回美国出差,特地见了一些很久没碰到的老朋友,然后我惊讶地发现,彼此之间,竟有一些相同的境遇与梦想。我们之间的共同处,是都曾经念过这间叫做"史丹佛"的学校。

我们聊了很多事,也聊了很多"人"。话匣子常以这样的方式打开,"你知道吗?那个某某某学长,现在在做某某事......"我们发现,史丹佛毕业的人的职涯设计,真和其他学校的人有所不同。史丹佛的人或许待过麦肯锡,然后雷曼兄弟,然后高盛,但之后很有可能抛掉一些东西,自己开一间公司、做一个新事业,我到上海,你到美国,我们全世界四处跑。

简而言之,"创业"在这个族群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其实大家都在创业

尽管最后真正全职出来"创业"的,严格计算下来,十个史丹佛毕业生中其实只有一、二位,但如果将"创业"这个动作广义化,有些学长成为所谓的"二分之一族",也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己的副业;有些隐身成为知名部落客,白天上班,晚上成为可爱插画背后的画者。假如将这些都计入"创业",全部加总起来,十个里面可能就有九位都在"创业"了!目前枱面上知名的"史丹佛校友",学学文创董事长徐莉玲、若水公司的作家王文华,Google台湾区业务总经理张成秀等......看看大家现在在做的事,某种程度上都可算是在"开创事业"中,他们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在想,为何史丹佛人"爱创业"?史丹佛教了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什么?此趟美国行,我又见到台湾的"交大"也有类似的状况,在矽谷与《拓荒》一书作者李乔琚碰面,她听到有一批台湾网路创业家要到矽谷出差,马上约了一个"交大校友晚会"要和大家聚聚。史丹佛偷偷教我们的事,答案已经渐渐明朗。

从史丹佛毕业的,拿到的不只是学位,而是这些"人"。这些校友建立了一套"通报系统",口耳相传,某某某创业了、辞工作了、去上海发展了......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了。这就够了!透过这个挂名"史丹佛"的"学长学姐通报系统",史丹佛的毕业生都听过特别多件"正在进行的创业故事",我们从这些"小道消息",得知了"前人"所走的路。

记得自从进史丹佛的第一天起,我就听到"王文华"的名字,当时他还没有这么出名,我就看到他的文章以及他的努力。另外,我们看到成功创业家王耀庭,看到杨致远,看到蒋显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现在,学校还流传着他们在求学时代的故事,还有他们的努力过程,我们得以了解他们如何一开始到最后,走过如何怪诞的职涯路,很容易就触动了"我们也应该给自己另一条路走"的念头,丢掉现在的光环,退后、转弯,寻求更大的突破!
"给自己另一条路走",就是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某某某这样做了,你还在等什么!"

给自己另一条路走

现代上班族,尤其是到30岁,愈高学历,进入名声愈响的企业,取得愈好听的头衔,就愈不容易再给自己"另一条路走"了。当你进入公司,表现得很优秀,反而容易卡在这间公司,舍不得离开。

这个现象真的很吊诡,一旦表现得愈好,我们的路反而愈走愈窄!而愿意给自己"另一条路走"的,常常是"无路可走"者──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创业!学历不佳无法加薪,就只能创业......因为如此,有一位创业成功、身家已达百亿的史丹佛学长曾告诉我,他回台湾前一定得在大学弄个顾问教授职之类的,好好印一张名片,因为"创业家"不是一个受台湾人所认可的"正当职业"。

这就是我这次自美国回来后,最有感触的一个话题。梦想自在心中,所有心中还有梦的社会中坚份子现在所需要的,是由一个人来告诉大家:"你知道吗,某某某也正在创业中!""你知道吗,给自己另外一条路走,是正确的!"人生座右铭应以"VIA"为目标,"Variety is Abundance",多一点选择,就会带来更丰收的人生。我想告诉你,已经有很多人正在做,他们目前还没有傲人的成绩可以宣布,不过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他们其实可以选择做其他更好、更稳定的工作,但他们选择了创业。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现在,由我偷偷地告诉你。


本文留言

作者刘威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